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古玩鉴定缘何顽疾难除

古玩鉴定缘何顽疾难除

2015-01-14 14:48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古玩鉴定缘何顽疾难除古玩鉴定缘何顽疾难除

  “这是一个老物件,是典型的明代宣德釉里红梅瓶”,专家上手打量一番给出结论。这种情景不只出现在古玩市场,也时常出现在一些电视台的收藏类节目中。独具慧眼的鉴定专家,从来都备受行业推崇。然而,近年来一些负面事件的频发,尤其是一些鉴定机构的骗术曝光让原本笼罩在“鉴定”二字上的光环黯然失色,但在全社会的“讨檄”声中,这一乱象却没有太大改观。鉴定机构和专家的公信力缺失,成为困扰收藏界的“顽疾”,这甚至已成为古玩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水有多深

  近年来,古玩圈的多起争议都与鉴定有关。比如王刚砸宝案引发的口水战,“明永乐青花热水瓶”的收藏闹剧,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的鉴定纠纷等。其实,古玩造假的行当古已有之,但从造假、鉴定到产销这么庞大的产业链条还得当属当代。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表示,“收藏圈的水并不深,只是浑”。收藏圈的这种浑,投机商自然脱不了干系,甚至一些鉴定专家也参与其中,使得收藏市场不再平静。

  之所以会有人花大价钱去做鉴定,不外乎这几种原因,或为期待高价出手,或为抵押贷款,或为“雅贿”做幌。可以说,赝品或普品要想卖得高价,就必须“镀金”,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专家鉴定。有了专家的鉴定证书,这些来路不正的赝品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收藏界的传奇。如果说,专家因为眼力不济导致鉴定失误情有可原,但一些所谓的“专家”到处赶场走穴,关注的只是那不菲的鉴定费,甚至连实物都不曾见过,更别提上手鉴定。一些公职专家对市场的过度参与,更是不断透支着公职机构的信誉。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