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诗歌手稿跟这两年艺术品大拍中名人手稿信札热的拉动有关,之前这类拍品是冷门,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拍卖公司也在寻找新的亮点。”张成德也是一名收藏爱好者。
2013年,鲁迅的一页小说手稿和一封书信都拍出600多万元,第二年,茅盾的《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又以1207.5万元拍出了中国文学拍卖的新纪录,名人手稿信札已经成为了当下拍卖的一个热点板块。
“如果这次诗歌拍卖成交结果是真实的话,那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张成德认为成交价格还不算高,比如北岛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朦胧诗代表人物,他的《回答》的抄写稿能以3万元成交,如果是原稿远不止这个价格。
“当代一些书画作品动辄一平尺几万、十几万,很多人在艺术史上并没有定位,有炒作泡沫,而文学手稿目前没有经过市场炒作,泡沫很小。”张成德认为,在电脑写作时代,纸质的表达越来越少了,已经有一些机构和收藏者已经开始专门关注文学手稿的搜集和研究,文学手稿会越来越珍贵。
收藏意义如何判定
一个引起收藏界人士争议的问题是,在世的诗人重新抄写自己当年的代表诗作,这类抄写稿还是否具有收藏价值?手稿和原稿并不是同一概念,名作的原稿留下了诗人创作的痕迹与思考过程,无疑具有收藏研究价值,但诗人的手稿究竟是原稿,还是事后誊抄,辨识起来具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