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欧洲历史上的中国热:欧洲宫廷充满中国元素

欧洲历史上的中国热:欧洲宫廷充满中国元素

2015-01-21 13:19 文章来源:北方新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现在很多中国产品是对西方国家产品的模仿。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17世纪前后,欧洲也盛行过模仿中国产品的热潮。

  仿造品注明“中国制造”

  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中国很多产品就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与当时欧洲落后的工艺技巧水平比拟,中国产品是真正的“巧夺天工”,无论是丝绸、瓷器、漆器和其他工艺品,都让西方人大开眼界。

  据记载,有一次恺撒曾穿戴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子去看戏,结果在罗马引起了巨大轰动。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终点站之一,威尼斯基本上仅凭丝绸贸易就获得了空前的繁华。

  欧洲匠人很快便学会了养蚕丝的技巧,开始仿造中国丝绸。到16世纪之前,意大利、法国已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丝绸基地。因为“中国热”的影响,欧洲人更推崇中国出产的丝绸。虽然后来欧洲的丝绸在质量上已与中国货平起平坐,但仍然大量采用中国图案,比如龙、凤、花、鸟等等,而且要特别注明“中国制造”以保障销路。为了更好地进行仿造,欧洲各国丝织厂的丝绸画师手里都有一本《中国图谱》。

  一件瓷器可换几个奴隶

  在中国瓷器进入欧洲以前,西方人日常应用的器皿都是以陶器、木器和金属为主。所以轻薄漂亮的瓷器一传入欧洲,立即得到了所有人的追捧。最初的瓷器数量异常稀少,而且往往被当成最名贵的礼物送给国王和贵族,平常庶民根本无缘得见。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