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现场”是一个全新的“格局”?
“现在已经不是在美学上、趣味上选择的问题。蚁族化的毕业后状态,混迹城乡结合部,被轻贱和怀疑,父母的压力,成功学的压力,艺术制度的势力眼,所有这些营造出亚健康、亚自由状态,必定催生出一种反美学实践。”艺术家邱志杰如此评价前段时间影响广泛的大型群展《不在图像中行动》,他甚至还煽情的这样夸奖主办此展的画廊们:“三家画廊联手推进一种思考状态,表现出798画廊业界理想主义色彩还在,共同体的感觉还在。福山依旧在,历史未终结。
在经历85新潮、89大展的高潮和兴奋之后,中国的当代艺术曾连同当时中国社会情绪处在一个失落和等待转变的短暂底点,那时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正处在一个从强调自我身份、民族观、颠覆与革命、全球化等等现象迸发的转型期。
而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2005年左右的艺术经济发展的推进,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兴起,实验艺术也开始有更多的展出机会和市场机会,中国当代艺术从本土的实验开始介入到国际语境中的实践,也为视角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引申了其本土的视角,选择艺术的标准与权利也因为政府与个体的实践,逐渐走出以西方为主体的当代艺术图景。
但另一方面,艺术市场泡沫纷飞的08年前后,过于疯狂的资本操作,艺术家们的创作被诟病于跟踪市场的动向趋势和需求。而今天的新生代艺术家则面临着更成熟的艺术市场机制的选择和被选择,各种“明日之星”的青年艺术奖项地毯式的搜索背后,我们不禁重新要问,我们要如何来看待今天发生的艺术现场?我们是否需要梳理一种所谓的“新艺术”推进的大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