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百年水彩画展:小画种却有大气象

百年水彩画展:小画种却有大气象

2015-02-03 09:27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据悉,在中国美术馆结束后此展将至青岛美术馆展出,同时也为即将在青岛成立的中国(青岛)水彩博物馆奠定学术基础。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青岛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明介绍,青岛正积极筹建中国唯一的水彩画博物馆,这个集水彩画的收藏、研究、创作、交流、推广为一体的博物馆,将为中国水彩画的发展提供更为系统、更为有力的学术阵地和支撑平台。

  形成中国特色的水彩

  “任何一个画种都不是孤立发展的,尤其是随着西学东进、中西融合,各画种边界的逐渐交融,水彩在中国的引入与发展,一方面对中国近代美术的价值观、审美观、方法论都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它也受到中国本土文化艺术的影响。中国哲学的天人观、中国诗歌的意境、中国水墨画的特性与水彩在表现美学和技法理论上是相通的。”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由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和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策划的“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使我们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走进与反思水彩画近百年来对中国美术整体的贡献与价值,是一个具有文献、艺术、学术三重价值的展览。

  “在这百年中,中国的艺术家们不仅把水彩的技法、理念和方法引进到中国,同时与中国文化艺术相融会,形成中国特色的水彩。近30年来,更是可以看到各艺术理念对水彩产生的影响,当然我们还要看到水彩对中国画的影响,如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傅抱石写生展。”吴为山表示,水彩和水墨的结合,体现了东方精神与西方理念,特别是西方对光色探讨的科学成果的结合,水彩经过中国艺术家的表现、心灵的阐述,形成了本土特色,这种本土特色正是世界所缺少的,我们称之为中国的水彩。

  中国的水彩艺术,在形式技巧上已吸收消化了西方水彩艺术的经典精华,转化为得心应手的表现语言,同时,还融合了中国绘画的传统精神,无论在思想主题还是在艺术水平上都呈现出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当今世界的水彩画坛里,中国水彩艺术展现了自己的学术高度和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范迪安表示,100年前中国画家通过向西方学习引进水彩时,并没有中国水彩这个概念,因此中国水彩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历史的名词,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百年来几代中国水彩艺术家抱有艺术理想的语言探索,特别是站在中国的土壤上感怀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因此中国水彩有了它特定的文化和学术含义。“要从一个更高和更深的层次,看待中国水彩的百年历程,它表明了中国艺术家能够把西来的艺术样式和中国自身的绘画传统,特别是绘画精神相结合。其他画种中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但在水彩这个领域,可以说中国水彩就是世界水彩。”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