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集聚地
拍卖虽好,但每年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只能在固定的春秋两季于香港五星级酒店实行短暂交易。而在日常生活中,谁来收集文物,供给文物呢?这项工作只能由散落在城市各地的古董商来担当。这既是在佳士得、苏富比进驻香港前此地所需要的职业,也是在进驻香港后,拍卖行所需要的“兄弟朋友”。
古董业在香港萌芽,初始于一些文物从内地流入港台,带来了古董商的形成。早在1949 年前后,由于国内局势动荡,大量民间收藏的古董和地下出土文物流港。但八十年代以来,规模和数量更大更多。内地出土文物走私入港和北方商人到港谋生,在尖沙咀一带出现了一批古董店,大多开在广东道、海员酒店。
高潮在80 年代后期,中心逐步聚集在上环荷里活道、摩罗街、皇后大道中一带。最多时约有300 多间店铺,大多以经营瓷器、古玩为主,也兼营内地禁售的地下出土文物,少量兼营书画。这些店以日本、台湾收藏家为主,带动了香港的发展。这些店与内地的区别比较大,大多以私家经营或家传为主,有的几代专营于此,目光如炬,鉴别水平高超。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欧美较有影响力,有比较固定的客源,精通国际贸易,以诚信为本经营。有些古董店由大陆迁港的外省人经营。这群人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福州和广东。中易公司、华艺行、永丰行、同丰、德丰、金丰便属于这一类。在荷里活道(Hollywood Road)还有几家外国人经营的古董店。如:Honeychurch Antiques、Arch Angel Antiques 和QiLing。老字号的古董有福成行、裕宝斋、联斋、大雅、义兴隆、陈胜记、鲁氏父子公司、合成行、集华等。新起的有永宝斋、继远美术、志德堂、龙的文化、聚古轩、乾坤堂、恒艺、汇宝阁、东风堂、景德堂、古城御雅居、研木得益。这些店铺的存在,既成为本地投资家的交易平台,也成了吸引全球旅游者和收藏家的品牌。
到香港观光,这也是必到的好去处,游客一家一家店铺看过去,大多布置得赏心悦目,别具一格,无疑于一间间小型美术馆。如发现心仪之物,也不妨出手买它一件两件。所以,荷里活道的古董店,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散户经营方式,但同时又是店铺的集聚区,产生了一种集聚效应。今天,它依然是香港收藏和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向苏富比、佳士得转送和竞投拍品,既是供给方又是强有力的需求方;向香港本地的收藏家提供货源;给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收藏机构提供文化性消费。香港的艺术品投资,长期靠藏家,也靠行家(商人)。行家也出入拍卖行,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