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在竹上表现笔墨情趣曾被奉为最高追求

在竹上表现笔墨情趣曾被奉为最高追求

2015-03-02 15:30 文章来源:新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朱光荣(广东青年美协常务副主席)

  竹,与中国文人的渊源可谓深矣。魏晋嵇康等七位名士聚结竹林,畅饮赋诗,视名利如粪土,对礼教视若无睹,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相处,名声代代相传,“竹林七贤”一直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慕手追的榜样。竹子、竹林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士人避世、遁世的理想象征,更成为名人逸士默认的代表隐逸情怀、无为心境的最佳符号了!

  既然是历代文人喜爱的植物,因而竹刻艺术便也成为民间手工艺人倾心的手艺。而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竹刻在唐宋两代便有雏形。明中期后,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艺术家则移志于此,甚至有父子、师徒几代共同耕耘。竹子由于随处可见,价廉易工,从事竹刻者众。有追求的从艺者不得不殚精竭智,苦心孤诣,埋头雕琢方有所成。

  算起来,明代竹刻始祖乃嘉定朱氏子鸣也。其篆行章草皆通,喜在笔筒、香筒、杯、罂诸器上刻制。南京博物院便藏有他的手艺笔筒,古拙繁复,颇具看点。其后他儿子、孙子三代皆从事此工艺,影响后学者广矣。而清代以后,从事竹刻之艺人越来越多,在竹上表现笔墨情趣便被奉为最高追求。吴之璠、封锡禄、周颢、潘西凤等人成为卓有建树的清代竹刻高手。吴之薄地阳文、封之圆雕、周之运刀如用笔、潘之随意刮磨得自然之趣,都冠艳一时,无人能出其右,影响四海。

  竹刻者大多兼工书画,与同时代著名书画家亦多有交往。如清周之礼出自王云门下,又常住“过云楼”主顾麟士家中。蔡照则与任熊既为同乡又为知交,两人合作的竹刻扇骨也很多。近代金西厓与金城、徐素白与江寒汀、唐云等,也有精彩之合作。一流大家与一流刀功相结合,此时的竹刻艺术也成了文人文化的另一种载体,可谓难得!

  “文革”时,竹雕艺术的发展有所停滞。今天,当文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之时,竹刻艺术又再次进入大众的眼帘,当然,要找到好的艺术家或发掘到好的藏品还是需要独到的眼光和大量的专业知识。一池春水,有触动方有涟漪,相信艺术市场和收藏人士的介入,竹刻艺术春天的到来也将指日可待了!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