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亚光颜色釉彩堆画山水 《霜叶红于二月花》瓷瓶
力克高温颜色釉流淌难题
从小就看母亲刺绣、剪纸的宁勤征,对美术有天然的亲近感,也颇有一些绘画的天赋,而生长于景德镇的他,自然而然地把陶瓷艺术当成了美术爱好的梦想出路。在颜料车间做了近五年工人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宁勤征开始拼命学习,梦想着有一天能上景德镇陶瓷学院。这个梦想终于在1980年实现。那时,他便暗下决心,要在陶瓷领域开拓出自己的一块领地。
1984年毕业后,宁勤征进入景德镇陶瓷馆,开始了自己的垦荒之路。他意识到,要想更快地达到高峰,自己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前人达到的高度、取得的成果,才能明白自己在哪一方面还有开掘的空间。“否则,面前即使有一座座金山银山,也不得其门而入,更别说能找到淘金的锄头乃至挖掘机了。”他说。在把前人曾开垦过的地方巡查一遍后,宁勤征发现,景德镇陶瓷包括青花、颜色釉、粉彩和新彩几大门类,由于颜色釉容易流淌,烧制过程有如信马由缰,难以驾驭,被很多人视为畏途。在宁勤征看来,这越容易出毛病的地方,越是勇敢者的金矿,他就是要去勒住这野马。
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宁勤征观察到,高温颜色釉容易流淌,是因为釉料的溶剂中有玻璃成分,大面积上釉后,上面的就会往下流,把画面破坏掉。如果分割开来,化整为零,应该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如何做到呢?经过不断的思索和实验,宁勤征找到了粗面绘画的方法——粗糙的胚上有许多空隙,等于进行了局部分割,起到阻隔流淌的作用,这样就保证了画面的完整性。
另外,高温颜色釉的烧成气氛很敏感,譬如铜红釉,一定要还原焰烧成。景德镇有一千多座窑口,宁勤征就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各个窑口去尝试,看看哪座窑口能烧出理想的红色,只要找到合适的窑口,就固定在那里烧上百次、上千次,记录下该窑口各个位置的烧制效果、什么厚度的釉能够获得玻璃那样的亮度……由此,他积累下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而像青花,常常会出现料刺,经过反复研究,宁勤征确认,这是由于青花料绘制后上面还要覆盖一层薄釉,为了让青花颜色不至于太淡,料必须上得厚,这才导致出现料刺。“我便想,可否反其道而行,先施釉后再上青花料?试着烧了几遍,发现效果真的很好,一点料刺都没有。这个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他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