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是文房四宝中历史最久、存世量最大的代表。汉代以前称为“研”,汉刘熙《释名》曰“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其实还应补充上“以笔蘸墨汁 于竹简书写(汉)文字”。在甘青一带大量出土精美的史前彩陶器上绘的黑色红色的纹饰就是在原始研磨器中蘸上矿物粉末 画出来的。在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零星石研磨器就是原始“砚台”的雏形。据考古发现,战国至秦的书写石砚,大都是扁平圆形石饼,一面磨平作为研面,蘸墨书 于竹简之上。真正形成现代砚台雏形的是山东临沂金雀山西汉墓出土的长方形石砚,砚边、砚池均已具备,是迄今所发现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石砚。
汉代是我国砚台快速发展的时期,相继出现了玉砚、陶砚、漆砚,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书写文字普及与纸张的使用,加以制瓷技术的提高,青瓷白瓷砚 与石砚并驾齐驱出现,石砚雕刻工艺也日益精美,增添了石砚的艺术内涵。到隋唐宋代,制墨技术日精,书画创作盛行,对砚台的要求与制作越来越高。人们在长期 的实践中推出了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还有众多的佳石美砚如红丝石砚、湽州金雀石砚、唐州紫石砚、太湖石砚、高丽石砚、归州绿石砚、松花砚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