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显廷书法
黎向群
癸未年春秋之交,余供职于省书协,参与广东历代书法展览之宣传及研讨其事。此次展品中有游显廷行书条幅一件,颇见功力,印象深刻。时隔十载,一 日,顷接好友电话称:“行家有一幅游显廷行书条幅,民国旧裱,有意请两日内回复我即可。” 余即复:“若为真迹,不用考虑,落订就是!”
一、游显廷之生平
宣统《南海县志》载:游显廷,生卒不详,字蓉裳。南海江浦司百城乡人。父游球曾任惠州府教授。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举人。咸丰二年(1852)壬子恩科第七十一名进士,选翰林庶吉士,不乐仕进,告假还乡,再不出仕,以教书授徒为业。
古之《尚书》、《春秋》、《史记》、《廿十四史》、《清史稿》诸史书典籍,人物以政治论为大宗,多以传记形式记录,文字一般不多,难观人物之全豹。如此看来,吾国历史,向重官史,重官本位,轻民间史,此乃官僚文化之产物。
游显廷虽为清季的进士,拥有翰林身份,却不热衷仕途,退居乡村,教书育人。像他那样的翰林,比比皆是,生平事迹县志和文献资料有载,只字片语,与其声名极不相称。
二、游显廷与叶舒华之交谊
叶舒华为晚清广东嘉应进士,任南海同知期间,与游显廷交谊笃深,不久,退隐归田,教书育人。光绪九年(1883),叶舒华制作“退一步想”匾 额,见证了他们之交谊。上款刊有游显廷的一段赠别文字:“心存古道,志切时艰,以余有莫逆交,淡如秋水,欢若平生。阅历江湖二十八载,年仅强而有二,正当 有之日,忽兴归去之思。衡泌高风,洵可乐也。余不能惑,爰书此以赠别焉。即请兰轩司马仁兄大人正腕。蓉裳游显廷。”跋文传递了一个信息:一来缅怀好友,二 来透见其“心存古道”之价值观。
三、游显廷之墨迹考释
游显廷传世之墨迹不多,鲜为人知。尽管广州三元宫、三水胥江祖庙等著名佛道圣地均刊有其书迹,两处香火旺盛,朝拜者众,但他们未必知道书写对联 和匾额的作者之身份,此乃吾国之历史文化生态也。游显廷的楷书取法欧颜赵董,行书取法王羲之、李邕、赵孟頫、董其昌、何绍基等,钟情怀仁圣教,结体舒展, 笔致轻盈,闲逸优雅。按:余查阅其拍卖记录:2011年拍卖其行书四屏,价格高达六万七千元。
1.楷书广州三元宫“三元古观,百粤名山” 门联。石质花岗岩,红字。同治二年(1863),礼聘南海籍翰林游显廷题写,书法取法晋唐,掺以北魏笔意。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均有修葺。此联似近年维修 时重新镌刊。“三元”指三元宫,“名山”指越秀山。三元宫位于越秀山南麓,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初名越岗院,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修道行 医之所,因地处市区北面,后人又称“北庙”。
2.榜书胥江祖庙“天枢星拱”匾额,悬挂于山门之金柱,木质,金字。该庙位于三水芦苞镇北郊,始建于南宋嘉定年(1208),集儒、释、道三教 合一,与悦城龙母庙、佛山祖庙并列为广东最有影响的三大古庙。书法以颜真卿之正面取势,用笔圆转浑厚,气势逼人,实乃其榜书之精品也。
3.行书摘录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句条幅(如图),为其晚年之作,最为代表。洒金纸本,纵100厘米、横33厘米,下钤:“游显廷印” 白文、“蓉裳”朱文印两枚。内容为:“囗囗乃历泰阶,以造其堂。俯仰顾盼(眄),囗囗章皓壁皜矅以月照丹柱歙赩囗囗。昭百七兄先生雅属,游显廷。” 据《后汉书·文苑传》所载,大文豪蔡邕“亦造此赋,未成,及见延寿所为,甚奇之,遂辍翰而已。” 余丈量其尺寸,与通常的尺幅有异,再对照原文,考其内文,发现有脱字,疑在民国揭裱时,人为将之天地损坏部分裁剪掉。是轴取法“二王”、颜真卿、李邕、米 芾、苏轼、赵孟頫、董其昌、何绍基诸贤之结字、用笔和气韵,其淡泊之志,尽在作品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