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清晚期各年代青花瓷鉴藏知识

清晚期各年代青花瓷鉴藏知识

2015-06-11 14:17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咸丰(1851——1861年)

咸丰朝共11年,青花瓷器烧造数量极其有限,官窑青花瓷的质量曾一度回转,略有精品出。咸丰六年以后的十余年间,朝廷内忧外患加剧,战火弥漫整个景德镇,官窑毁坏殆尽。咸丰末年,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受到巨大损失,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故咸丰时期的传世精品甚少。

咸丰青料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咸丰青花发色淡雅或鲜艳,民窑青花发色灰暗或灰黑色。咸丰青花瓷造型趋向笨拙,官窑青花的时代风格与道光朝相若。其人物特点是鼻骨高直、隆起有勾,俗称“鹰钩鼻”。纹饰呆板,无生气。在工艺方面,一般胎体较前朝厚重,胎质粗松,釉质泛白,釉面稀薄,具有“波浪釉”的时代特征。

咸丰年款主要以“大清咸丰年制”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仿明清款有“成化年制”“天启年制”“大明天启年制”和“雍正年制”等,刻写兼有,楷书刻款,呈四字两行排列;楷书写款,呈六字两行排列,无边框。还有红彩款。堂名款有“退思堂”款等。最早咸丰年款为“咸丰元年淮阳履和堂陈祭器”铭款,传世品中有“咸丰元年淮阳履和堂陈祭器”铭款青花炉。民窑盛行图章式的篆书款。图记款主要有二寿桃、桃蝠和百结等。

同治(1862——1874年)

同治朝共13年,当时景德镇官窑开始恢复生产,但青花瓷产量很少,但有少数历代相传的仿明代器物属于精品。

同治青料采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同治青花发色清雅明艳。民窑大多发色蓝灰色,或黑淡和蓝黑色,但均显漂浮。同治末期开始用进口青料洋蓝,发色鲜亮,明艳泛紫,缺乏天然矿物青料的美感。

同治青花瓷器型见拙而欠秀美,纹饰已图案化,笔法细弱,缺乏生机,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官窑多用福禄寿禧等吉祥如意的图案作为主要装饰,缺乏创新。民窑画法则杂乱无章,绘工大多欠精。在工艺方面,胎质粗松(官窑较细白),釉色泛白,平整度差,白中泛青的釉面基本不见。同治托(堆)粉青花器尚常见。瓶口多见葵花口,肩部堆塑二螭龙纹,瓶颈部或贴塑对称双兽耳,或饰板式灵芝耳。

同治年款多用 “大清同治年制” 六字楷书款或 “同治年制”四字楷书款。堂名(其它)款主要有“务本堂制”“竹雪轩制”“慎思堂制”“体和殿制”“山高水长”及“太平天国千岁卍夫国安”等。专为慈禧烧制的青花瓷多署“体和殿制”铭款。民窑则多四字篆书款,或六字戳记印章款和四字抹红楷书款。图记款有寿桃、百结等。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