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述评:面对“两难选择” 谁能给出标准答案?
针对“肃宁枪击案”报道事件,在白岩松的解释中谈到“新闻中立”原则,这是站在新闻从业人员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但是,就社会大众而言,站在各自不同立场对新闻的态度必然具有倾向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中立。赞成与反对也不可能完全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甚至有可能相反。
如果社会大众都能客观公正的去面对和评价一件新闻事件,这种网上观念的激烈冲突可能要减少很多。
战友因公去世,首先是悲伤,因而社会大众也要一起悲伤。惯例是新闻媒体连篇累牍报道和赞扬,至于具体细节、什么原因、有没有可能避免这种悲剧,暂时是不能分析的。因公而亡,死者就是烈士,就是英雄,理当受到大众的敬仰和学习。因而也就必须用“牺牲”来表述他们的离世。
曾几何时,“牺牲”曾经引领着时代,引领着潮流,引领着风尚。“为有牺牲多壮 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牺牲”也就成了神圣和光荣的代名词,甚至有时就直接用“光荣”代替牺牲,“牺牲”甚至成了一种人生追求。影视作品中就经常有人称 自己的战友牺牲为“关荣”了。这代表着一种荣耀、一种价值、一种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