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中国油画天生“色弱”难弥补?(图)

中国油画天生“色弱”难弥补?(图)

2015-07-09 12:52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评论家石建邦——外来油画难以融入中国画家血液

油画是西方土生土长出来的艺术语言,至今仍然是西方人生活的一部分,对我们而言,是外来的特殊“物种”,即便发展了一百多年,也还是很外行。这就像我们参加一个西餐高档宴会,大家对一切服装、礼仪本来就很陌生,即使学习得够深入,也仍然会有异样的感觉。

西方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文化上所获得的影响都与油画息息相关,譬如他们博物馆里布满展厅的大师名作,日常生活里面随处可见的油画装饰,还有色彩丰 富、亮丽的自然环境,立体效果强、有厚度的建筑物,都使得他们天然地对油画更敏感。因此,国外的油画家,不管是否知名,都能画得很好。我们到意大利佛罗伦 萨街头、广场上看看,那些当地的画师们,水平都很高,比中国很多专业油画家还要厉害。我们在柬埔寨吴哥窟,也看到过一些街头油画家,水准就完全不可同日而 语了。

中国也一样,外来的油画,始终难以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难以表达得很自然。色彩上,中国人还是习惯从墨分五色出发来看待大千世界;空间感上,也一直 都是散点透视的观察角度,在“看”和“思”上,我们的语言模式跟西方不一样。因此,油画要达到西方人的水平,尤其是出大师,实在太难了。有的中国油画家, 功底也算很好了,但他的作品,一看还是中国式的油画,不是西方人的调子。赵无极几乎是唯一一位被国际艺术界接受的中国油画家,即便如此,西方人仍然认为他 的感觉是东方式的,只不过利用了油画这样一种国际语言。

当然,随着世界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国际化的程度加深,更多的中国人到西方学习,还是有一定“补课”的可能,但要到得心应手的地步,不知还得等多少年。

艺术评论家闻松——色彩和空间感只是技术不足油画最终要看精神高度

虽然中国油画没有西方那么长的历史传统,但油画水平的高低,如果完全以造型、色彩、空间感这些外在的技术性问题上来比较,其实是跑偏了。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最后要看的是作品在文化和精神上所达到的高度。

民国年间的油画家,像庞薰琹、常书鸿等到西方留学,还有1949年以后到前苏联留学的油画家,譬如全山石、肖锋等,他们在技法、空间感,乃至色彩的 微妙把握上,几乎可以跟西方和前苏联的油画家相媲美。这说明中国人如果想好好学习,在技术性问题上完全能解决好。特别是古典油画,造型、色彩、空间感,都 是有规律可循的。

现在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达到这样的技术高度?难道我们要重现一个西方古典主义的高峰吗?这显然不重要,也没必要。当下,整个世界的文化 氛围改变了,现代性的社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自然要改变。因此,油画的传统技法、表现手段虽然可以继续存在,但作为一种主流艺术形态与社会相结 合,显示其意义,已经成为历史了。这就有如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现在某些画家在笔墨上并不比古人差,但再怎么画也不过是复制古人。现代人所见到的风景、我们 的内心世界、我们对文化的体悟都已在改变,艺术也不能不改变。

当然,油画的造型、内在结构关系、色彩关系、体量感,这些基本的要素,仍然是作品的重要支撑。当代油画家不少在色彩、空间感上做得还不太好,确实也是事实,但这始终不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油画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不是中国油画应该努力的主要方向。

文化现代性是一个大趋势,中国现在的艺术,无论油画还是其他门类,大多对此认识不够,一味纠结于技术上或主题思想上,只展现其功能化的作用,或者被资本干预控制,这对真正的艺术自律反而是有害的,也是油画界应该摆脱和抵制的。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