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就至少出现6起投资者与文交所有关“艺术品股票”的纠纷
编辑整理 法治周末记者 张舒
在邮币卡电子票这一新生事物所引发的争议尚未平息之时,一些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文交所)的旧账也难以厘清。
2011年7月7日,天津文交所发布特殊处理警示公告,对累计五个交易日收盘价均达到日价格跌幅限制的艺术品“黄河咆哮”“燕塞秋”进行特殊处理。这是天津文交所对份额化艺术品交易进行的首次特殊处理。
所谓份额化艺术品交易,是国内在2010年年底兴起的一种艺术品投资方式,它是将一件艺术品分为若干份额,使得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平台上交易这些 份额。每份份额初始价格为1元,以艺术品总价除以1就是该艺术品的总份额。其交易方式类似于股票交易,一经出台便吸引了不少中小投资者入场。
然而,就在市场热情极度膨胀之时,交易乱象频现。从天津文交所、成都文交所频繁修改交易规则,到郑州文交所涉嫌违反文物法被中途叫停,虽然各文交所经营模式不尽相同,但艺术品份额交易却都面临着鉴定、评估、发行、交易、退市、保险、监管等诸多问题。
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就至少出现6起投资者与文交所有关“艺术品股票”的纠纷。
拿不回的投资款
时间拨回至2009年1月26日,津派画家白庚延的两幅书画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作为首批艺术品在天津文交所上市,分别被估价600万元与500万元。
不到两个月时间,上述两只“艺术股票”身价各翻17倍,最高单份价格被炒至18元以上。这意味着《黄河咆哮》的市场价格一度达1亿元之高。
在天津文交所强大的示范效应影响下,此后几个月里,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大批展开相同业务的交易所——郑州文交所、成都文交所、广州文交所、南方文交所……
有数据显示,当时国内成立的文交所已超过20家。
2011年7月,身在郑州的林某也搭上了这趟投资快车,和郑州文交所签下了一份“开渠雕塑”《认购书》,份额单价为15万元。
不曾想,签下这份认购书半年不到,2011年11月1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以下简称“38号文”)。
“38号文”明确提出各地文交所开展的艺术品份额交易确系违规,属叫停之列。
此后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又联合下发了《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9号文”),进一步督促各地方政府清理整顿当地文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