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笔墨在国画中并不只是刻画形象,同时必须能够赋予被刻画对象以生命。在以上两重关系中尚要展现出美:形象美、生命力美、笔墨本身美。这还不算,更主要的还要展现出作者通过物象刻画要表达什么意思。所以一件优秀的作品并不是单纯只要形象美就完事大吉了。
在国画的表现中并不是死板的,尤其是写意性手法大多采取概括性描写,这应该说是个常规。写意,就是对所描写内涵的最概括最简练的表达。那么,国画是否除了写意其它方面就可“忽略”了呢?是的。简化其它,突出写意乃是国画的一个宗旨,尤其是笔墨简约的大写意国画更是如此。以一当十,当百,当千万,乃是写意画最可贵的。即使工笔国画,写意也是它的宗旨。在工笔国画中既非大包大揽,也并非工在减意,它只是造型的笔墨形式工细罢了。其实它在造型上并不以繁琐为是,在取舍上也是能舍尽量舍,避免一切冗杂的无巨细的全包全揽,也需要简练概括对物象进行描写,从而突出对精神的展现,即突出意的表达。因此,笔墨的实质与对意的表达关系至重。
国画中这个意是如何表达的呢?即运用形象、笔墨、意境,将作者的意图表达出。在这里,笔墨在描述客观物象时,往往已经与现实物象所具有的形象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变化多大,不变的永远不会变,那就是对物象的基本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这里我们举个例子。我们知道齐白石一生中画过许多幅不倒翁,这些不倒翁的形象大致相同,但这些不倒翁图并不是一个意思,每幅都有独特的立意。每幅图都是通过形象、笔墨、意境来拓展意的。作者在运用笔墨描画时与具体的不倒翁形象也有了很大不同,每幅在笔墨上也都有变化。足见笔墨无论变化再大,却对于意的表达没有什么影响。这是因为除了意,其它方面,尤其在笔墨形态、繁简、方式上都可以灵活变通。这样的例子在传统国画中有很多。最突出的是一些传统的绘画内容如梅兰竹菊,它们在意的内容上大体雷同,但每个人运用的笔墨却千差万别。而正因为笔墨上的不同才使如此雷同的主题作品具有了千姿百态各自存在的价值。
我们上面所说,意在说明笔墨当随时代实际所指并不在笔墨本身,而在于它所表达的意。当然,笔墨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着的,但一件作品是否随时代却与笔墨形式变不变关系不大,你即使用新发明的笔墨技法,如果你表现的是很旧的意,也不能说这是随时代的作品。相反,你运用最古老的笔墨技法形式表达的是崭新的意,也可以说是随时代的作品。足见石涛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笔墨其实是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随时代,而非笔法中的笔墨形式。我们在一些近代作品中见到过太多的这样以旧笔墨来表现新事物的作品,其内中的意是鲜活的紧随时代的,但也见到过用新笔墨表现旧意识的作品。我们不觉前者旧后者新,感觉正好相反。
图2
在近当代的国画创作中大多数画家往往将力量放在了笔墨技法形式的革新上,对于继承缺乏正确的认识。国画的传统技法是经过了多少年多少画家的努力才形成规模和深厚造诣的,轻易摆脱就会显现出技法的空泛来。而空泛对于任何艺术品来说都是大忌。我们回顾一下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美术作品,那时有许多新国画家所画的,特别是画的那些工农业生产场面的作品,由于内中的笔墨技法多数是从素描转化过来的,在素描关系上确是很不错,在笔墨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但毕竟在笔墨上缺乏力度、品味不说,且显得单调乏味禁不住赏析,禁不住推敲,少有隽永艺术价值。他们没有弄懂的是笔墨不是简单的素描关系的展现,内中尚要表现力度、形象、韵味。在近些年的复古回潮中,我们也见到一些空有传统笔墨外在形式的表现方法,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懂得传统笔墨形式是在书法功力的基础上形成的,缺少书法功力的笔墨没有力度不说,且没有笔墨与造型巧妙结合运化的特有韵味。这种作品给人的感觉不仅表面潦草造作,且也显得造型上空泛苍白。从造型上来说,传统的绘画几乎没有不重视造型美的。所谓造型美不仅指整体,也指每个局部。我们随意将传统山水也好,人物也好,花鸟也好,从整体形象到每个局部可以看到作者都是经过了一番苦心经营。可以说是唯美的。进行造型的笔墨不但形态美且都与造型有机的融合在一处,没有脱节离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