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博物馆或者艺术馆要具体分析,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真伪问题。从教学和教育的角度出来看又不一样,比如从一件清代仿制品里面可以学到明代器物制作的一些信息和形制。
复制品要标注 赝品绝不允许以文物名义公开展陈
深度文博爱好者,收藏家,深圳博物馆首席志愿者讲解员雷镭认为,民营博物馆出现赝品展品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收藏家自娱自乐,任何形式任何门类的收藏都可以,但当其走向公众平台,这就存在一个责任问题。
阎焰告诉记者:“复制品”特指哪些材质特殊,易损坏,对空气,氧化环境,温度敏感的珍贵文物,为了保护原件,会使用复制品,并且一定要标注清楚 是复制品。 保护珍贵易损文物而不随便使用原件陈列,这是使用复制品的基本原则。但是,没有根据的赝品是绝对不允许在专业博物馆以文物名义公开展陈的,这是铁律。
浙江师范大学图文信息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展品的标签都标注“未鉴定”(实际展出时担心引起误会去掉了),包括馆门口也有张纸写着相关说明文字,捐赠证书也写明“未经鉴定”。
阎焰说,“专家鉴定”是今天社会上的一种对社会性收藏的概念。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不会到展览前了才去请“专家鉴定”的。博物馆的馆藏品,在入藏后就会经过系统的,大范围的,多年的学术研究,被业内确认和学术认可的藏品才会进入展览备选的通道。
雷镭介绍,博物馆藏品的文物鉴定报告都是出自文物部门和单位,而不是出自某个个体的鉴定专家。专家的个人意见常常千差万别,比如艺术品领域最近闹得最沸沸扬扬的《功甫帖》真伪之争。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陈少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冀宝斋”也是文物赝品的受害者。民营博物馆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宜“疏”不宜“堵”。
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说,赝品和研究问题,是今天中国所有博物馆都面临的重要课题。让博物馆的运营更透明,同时也由此督促所有博物馆做好内功。研究好自己的馆藏,做好学术准备。由此而精心策划准备,把最好的展览呈现给世人,才是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