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吴印咸:镜头前后的人生与风景(组图)

吴印咸:镜头前后的人生与风景(组图)

2015-08-05 09:12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当年主要负责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技术方面的教学、课程组织和讲授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国典也讲道:“吴老主持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工作成绩斐然。 这些年来, 摄影系招生的人数是最多的,班次是最多的,培养的学生当然也就是最多的。吴老在培养人的问题上向来是十分珍视的,他珍视学生,更注重带好老师,我们长期在 他身旁工作的人员感受是最深的。他主持的电影摄影教学最丰盛,最有层次,而且最为周到的。”

以观看之名 解读“光影见史”

回望历史,吴印咸的摄影作品不仅记录了中国历史的诸多重要时刻,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依旧不过时,很多作品都带有对人文和美学的思考。

蔡萌认为,今天观众重温吴印咸的作品,并不仅是在照片里怀旧,更重要的是观者如何能够通过吴印咸的照片发掘中国人自身的观看方式和体系,能否将其作为一个话语资源转换出来对应当下,这才是更重要的。

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曾说:“如果我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欣赏力,那我的照片也会随之黯淡,因为拍照就是去深刻地品味人生,品味每个百分之一 秒的瞬 间。”关于此,钟大丰分享了生动的事例:“我学摄影那会儿,同学之间经常会说一件事‘吴伯伯86岁,爬到公交车的车顶上拍一个全景’。一帮朋友会特励志地 说‘这才叫真正干事情’。”

“寻找生活中新鲜的东西,这一直是吴印咸非常强烈的要求。他是把他的身心用这种形式投射到他的作品中去。所以,今天年轻人再来看他的展览,需要从他身上学习和继承这样的精神。说到技术方法,或许今天已然更先进,但我们感受世界的方式不变。”钟大丰描述说。

尽管如今摄影已是最喜闻乐见的群众艺术,但爱好者不是摄影家。当如此众多的人投入到摄影创作中来的时候,艺术的独特性也变得水涨船高,摄影工作 者要创作独 特的艺术作品越来越难。或许,透过这一展览,我们可以再思考:在大众摄影时代,我们面临的是拿相机干什么、拍什么的问题。

“不是说风光的、观念的、当代的、抽象的不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人文摄影还是一个重点。拍照几十年,我的体会是,摄影家固然希望有自己的风格,一个时期一个时代也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我要做的是,坚持始终把摄影的镜头当成帮助别人的工具。”摄影家解海龙说。

如果说价值感之于摄影是不能舍弃的要素,那么在摄影师的眼中,摄影的真相和意义是什么呢?对此,陈勃指出:“摄影人的责任就是记录,用我们手里的照相机记录历史、反映时代,而不是一味过于表现自我、追求猎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