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系列的文化研究和文学作品,给玉雕产业的发展输入了正能量,提升了大家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增强了凝聚力,也从侧面促进了工艺水平的提升。
壹:谈谈您从事玉文化研究的渊缘?研究的意义何在?
李:我 接触玉石这行是1993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奉命行使。从县委办公室调至玉雕节组织委员会任副主任和县宝石协会秘书长,利用玉雕节的机会,开始对玉进行研 究,也成为镇平玉文化研究的发起人。真正开始动笔在2011年,前后积累了18年的时间,在之前阅读了大量玉石鉴赏、投资、收藏方面的书,一方面是工作的 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后来越来越深入和痴迷,一旦有机会就买书。比如为了探讨吉祥图案,下了很大功夫,后开始研究观音文化和弥勒佛文化,还专 门去奉化溪口弥勒发源地考查。为了研究牡丹为何被定义为富贵花,又开始研究牡丹文化,包括牡丹的习性、生活环境、各类赞美诗词和文学作品等均有涉猎。还比 如钟馗为何会避邪及生肖文化等均追根问根,直到钻研透彻。研究的过程其实也是二次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希望能通过图案、颜色、符号、工艺等表现手段等诠释中国传统文化,把最基本、最深厚、也最具潜移默化影响力的方面表现出来,教大家如何从题裁和技法上领悟 玉的美,从品相、玉质上去体会,把玉的美学价值、思想性、道德性的元素都提炼出来,传播一种正能量,这既是我个人的爱好,也是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弘扬正能量”的大概念,这是我们做为玉文化的研究者,应当具备的情怀。今后,我还会在玉文化研究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根据市场和大众需求,策划更多更好 的作品来弘扬和传播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