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金融在目前还未被利用好,它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学术+股权投资”的模式。
文 | 陈少峰
在艺术品市场整体表现平平的情况下,古钱币、邮票等交易市场呈现出一片火热态势,文化产权交易所再次活跃起来,并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发展之际,打着国家尚未对众筹行为出台监管细则的擦边球,将类份额化交易再次推到公众面前。
提起艺术品类份额化交易,2011年天津文交所上演的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剧情,如今想来,亦让人心有余悸。但令人恐惧的不该是艺术品类份额化交易,而应该是风险。如何控制风险,成为摆在文交所和艺术品投资者面前的问题。
发展艺术金融,关乎“道”和“度”。“道”是方向,未来艺术金融会为艺术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度”是尺度和技巧,关乎社会责任,关乎制度,关乎思维方式,艺术品投资过度的逐利必将助推风险,形成泡沫,换个角度想一想,股权投资其实是未来艺术品投资的一个趋势。
文交所不能靠价格泡沫
过去几年里,文交所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发布之后陷入泥沼。现在回过头来研究,会发现文交所类份额化交易业务中佣金的收取模式是一个很大的风险点。
交易佣金可谓一本万利,在2011~2012年间,以天津文交所、郑州文交所、泰山文交所等为代表的部分文交所,对每笔交易买卖双方双向收取0.2%(共计0.4%)的交易佣金,同时也按投资人累计交易金额的增加分级别地降低佣金收取比例。
将交易佣金与交易频次挂钩,文交所鼓励投资者活跃二级市场交易的意图显而易见,过高的交易频次将交易品的价格越推越高,最终酿成泡沫。2011年天津文交所《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价格的疯狂上涨就是这个原因。
如今,一些文交所也在尝试改进佣金收取模式,提出佣金收入与艺术品收益权挂钩,即与艺术品未来的增值挂钩,但须限制交易次数和艺术品价格增长幅度,这些都是很好的改进思路。
文交所无论采取何种佣金收取模式,核心的一点就是收入来源不能以推高风险为代价。
进一步,文交所也可向金融机构学习,做好投资者教育,要求产品发行商在产品发布时做足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艺术品投资不同于股票投资,投资股票 是投资其所代表的企业,企业的盈利状况及未来的升值空间可通过公司财务报告及行业分析获知;而艺术品价值主要由创作者的学术底蕴和该作品在整个艺术史中的 地位决定,这恰是普通投资者的知识盲区,缺少这些了解,就很难认清艺术品投资的潜在风险。艺术与金融都是高风险行业,两者的结合较一般意义上的资本运作风 险更大,这就对文交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制度上的风险把控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文交所的本质是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服务机构,它的利润应该来 自服务和通道业务,而非风险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