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何朝宗印”印章观音立像, 高51.5厘米。
伦敦佳士得2005年拍卖13.12万英镑。
瓷塑艺术品独一无二
生活用具文化基因足
德化白瓷深受欧洲人青睐,其工艺特点和艺术内涵到底有何独特之处?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古陶瓷研究专家任志录介绍了德化瓷塑别具风格的特点。
任志录表示,宋元时期烧造的德化白瓷,跟景德镇的青白瓷并无多大区别,主要是日用瓷器,胎釉、造型、用色基本一致。直至晚明,德化白瓷才拥有了 自己的面 貌:一是可塑性特别强,故而能够立起来,做成非常精美的瓷塑。“创作瓷塑作品,胎土必须是湿的,而其他地方的胎土,一旦比较软,在薄的地方就立不起来,容 易软塌下去,造成变形。德化白瓷的胎土却不会,因此衣纹、领口、袖口等部位的褶皱,可以做得极薄极多层。”二是极白,釉的白度和胎的白度都非常高,甚至分 不清釉和胎之间的区别。刘幼铮也谈到,德化白瓷的胎釉结合非常细密,胎釉之间的分界线几乎看不出来,浑然一体,加之烧制温度偏低,最后形成有如玉石般温润 的感觉。而景德镇瓷器的横截面,则胎是胎、釉是釉。
因此,任志录认为,到了晚明时期,在景德镇一支独大,全国其他各窑口基本都已非常地 方化的情况下,德化白瓷还能异军突起,就是源于上面两点。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叶文程甚至直率表示,其他窑口生产的瓷塑量不多,艺术上更无法和德化白瓷 相提并论。“德化瓷塑作品并非日常生活器,主要用于欣赏、陈设,艺术水准高,且质地细腻、温润,看起来非常高雅。”
刘幼铮则进一步指 出,德化白瓷的生活器中,其实往往包含着其他窑口难以企及的文化因子。“譬如说一个茶杯,除了最普通的款式,还有其他一二十种样式,是以明晚期文人崇尚的 道教、佛教文化为底本创作出来的精美器具,从中可以一窥晚期文人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意趣。像德化白瓷的某些生活器上,会钤印一些闲章,有的一直没有释读出 来,前段时间我在巴黎租了一间房子读书,无意间发现有些印章竟是直接搬用宋代文人的。可以说,德化白瓷是当时各个窑口瓷器中吸收文化因子最多的,无论文房 四宝、炉瓶三事,都呈现出深雅、俊秀的艺术特征。”
同时,刘幼铮认为,这跟德化戴云山区那种恬静、平和、安详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正是淳朴和谐的民风,托举出了像何朝宗这样的德化瓷大师和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