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中国白扬名欧洲国人只识何朝宗(组图)

中国白扬名欧洲国人只识何朝宗(组图)

2015-08-31 12:11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7或18世纪何朝宗印章观音坐像,高27.5厘米。   伦敦邦瀚斯2011年拍卖16.2050万英镑。

17或18世纪何朝宗印章观音坐像,高27.5厘米 

伦敦邦瀚斯2011年拍卖16.2050万英镑。

近期,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出水,考古人员表示:“出水的瓷器碎片基本断定来自泉州德化窑。”由 此,德化白瓷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在欧洲,德化白瓷被称为“中国白”,一直都是博物馆和艺术品市场的“宠儿” ——大英博物馆所藏德化瓷达2000件;德国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存有400多套(1255件)。而国内的德化白瓷收藏热潮,直到近年才初步兴起。那么,德 化白瓷作为民窑瓷器,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为何备受西方人青睐?今天,收藏德化白瓷又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就此,本报采访了德化白瓷研究 专家、中拍协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幼铮及其他的古陶瓷研究专家。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江粤军

博物馆经典性藏品

国际拍场必备品种

写作了《中国德化白瓷研究》、曾应邀鉴定大英博物馆等馆藏德化白瓷的刘幼铮告诉记者,尽管德化白瓷自宋代诞生起到清朝末年,从未与“官字号”沾 亲带故, 始终以民窑身份存在,但今天,德化白瓷已然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中的经典项目——既是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也是国际拍场上一个常见、必备的品种。

刘幼铮谈道,宋元时期,德化窑就以生产出口瓷为主。在《马可·波罗行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刺桐(泉州)港附近的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 美,被称为 刺桐的泉州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由于他带回了德化白瓷和著述,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学者将德 化白瓷特称为“马可·波罗瓷”。

而德化白瓷从输入欧洲开始,便虏获了王公贵族乃至庶民百姓的“芳心”。欧洲人对德化白瓷的研究,从 300年前就起步了。爱尔兰人唐纳利甚至将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德化瓷的收藏、研究。他的《中国白》是已知第一本研究德化白瓷的专著,成书于1964年。数 以千计的统计资料表明,欧洲各大博物馆及众多的私人收藏家都珍藏有德化瓷——

像德国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所藏德化白瓷,源于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对中国瓷器的热爱。这些记录在1721年目录上有据可查的器物,为德化白瓷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大英博物馆则从1753年起收藏德化白瓷,一部分收藏于清朝灭亡前,另一些是20世纪的收藏家所赠,至今达2000件之多,当中不乏顶级藏品, 如确定为 何朝宗制作的文财神坐像,背部钤印标准的何朝宗葫芦形印章,刻“万历庚午年春”纪年款,是全世界仅有的一件确切纪年的何朝宗作品;英国的维多利亚和阿伯特 博物馆也藏有宋至清代的德化外销瓷器200多件;白金汉宫的大部分“中国白”则属早期作品,质量很好,对德化瓷器的研究极有价值……

刘幼铮进一步谈道:“我在荷兰一个小城镇的博物馆里也看到了百十来件德化白瓷,说明德化白瓷对于欧洲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化产品,所以他们直接命名为‘中国白’。”

直至今天,德化白瓷在欧洲的拍卖市场上,仍然长盛不衰。“今年春天,荷兰一位藏家还收入一件非常好的明末关公立像,比大英博物馆那件何朝宗的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价位合理,不到100万元人民币。”刘幼铮告诉记者。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