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青
中华文明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四大独立起源的古文明之一,对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过杰出贡献。祖先留给我们的珍稀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分别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 治及自然环境状况。反映了社会变革、技术进步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物资 源,让人们从历史遗存中看到民族的优秀品质,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文物应有的价值。
国有文物馆、址是通过文物展示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主阵地。解决好有馆没物,有物没馆,有馆、物没展,或有馆有物有展却一成不变的状况,倡导人们通过参观, 悉知历史、尊重历史、铭记历史经验和教训,感受文物在创造时的激情与智慧,自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形成全社会崇尚文化、崇尚道德、崇尚规矩、崇尚礼数、崇 尚爱国、崇尚给予与奉献之风气,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再次焕发率导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与力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应是让文物资源活起来的时代 意义。
文物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人人有责
挖掘文物的历史背景、历史故事、制造者经验、使用者经历,不仅可以让文物活起来,也可以让文物作为物证唤起民族思考与精神。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日前在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指出,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物是祖先留下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文物 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社会对文物工作的关注度也显著提升。文物的发掘保护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切实履行政府保护文物的职责,切实提高公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切实使民族珍贵文化遗产 得到应有保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的共识。“传承历史文脉,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让居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声。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搞好任何一种类型的文物保护,都要首先研究其自身价值,要弄清文物的历史断代、沿革传承,挖掘文物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真实 信息。要弄清文物遗存的地域环境,研究文物所反映的人地关系。要弄清文物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关联,揭示文物背后的故事。8月11日,《新中国捐献文物 精品全集》出版首发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首发仪式上,代表们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各界踊跃捐献大量珍贵文物的历史壮举。此次《新中国捐献文物精品全 集》的出版,是对一代又一代文物捐献者无私奉献爱国精神的敬佩和表彰,也将成为文博界体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人人有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 作的一份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