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赵丽莎 采访/整理
美术新青年活动利用媒体平台,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也更加公平,并且不像参加全国美展那样受到地区名额限制,能给更多的年轻艺术家提供机会,这非常好。尤其对于一些美术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这也是发现、扶植新人的一个渠道,我衷心希望活动能够越办越好,成为美术报的一个品牌。
我印象较深的一次展览,应该是1993年在北京举办,由中国美院举办、刘国辉先生主持的“中国人物画高研班结业展”,记得中国美术馆要收藏我的2幅展出作品,可以说那次展览是我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年,一帮人聚集起来潜心研究艺术,那种单纯,当今看来犹其难能可贵。
艺术创作必须关注社会,充分表达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用心去体悟,从自我感受出发,能否参展获奖,能否进入市场等等,应是自然而然或水到渠成的事。我认为,对艺术的追求,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画得开心才是最要紧的,自然开心中少不了艰辛,但最终是内心的呈现。何为开心?即画自己想画的。然而这开心却又是个挺奢侈的事,对于当今青年人来说,很多都是在美术院校大量扩招后进入学校的,毕业后很多学生找不到合心意的工作,每年都有一些挺有才华的毕业生选择去高复班代课,或者开办高复班,年复一年,全身心投入其中,久了,便渐渐远离了艺术创作活动。另外,再加上现在各种诱惑,还有一些毕业生舍弃了对艺术理想的追求,要换一种活法了。所以,开心地画画就成为奢侈的追求了。当然,总还是会有一部分人痴心于艺术,排除困难,甘于清贫,不懈追求。
常常听到有人说现在美院的学生比以前的差,但我认为,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很强的,加上学习条件不同,现在什么大师的东西都能看到,比我们当年学习条件好太多了,因此眼界并不低的。如果说学生的整体水平下降了,那是因为扩招的太多了。现在的美术考生动机多样,加上考试模式等诸多因素,总体比较被动。优秀的学生的水准绝对不低,但是要注意摒除的是浮躁的气候与众多的诱惑。
我想对后生们说的是,除天赋外,执着与坚持的努力,是抓住机遇的前提。现在像“美术新青年”这样的平台越来越多,你若高人一头,浮出水面也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你真的热爱艺术的话,把眼光放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