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绣代表作品
纹推潮涌 技道合一 传统织染绣文化初识
中国是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国人最早使用丝纤维,并以其卓越才能织造出令人叹绝的丝织品。“织文者,织而有文,锦绮之属也,以非一色,故以‘织文’总之”,织文即丝织品上多色的花纹。睿智的先民凭借一双勤劳的手,在织机和经纬间穿梭,经营衣冠王国。手借织机演绎了几千年中国传统织染绣文化大戏,纹推潮涌,多姿多彩,值得今人温习、传承。
指间经纬——曾经的辉煌
纹与道是统一的,对器的追求累积效应便是技艺,艺术品就是技艺落地的显像,纹引织艺,技道合一。从商周时期几何纹单层提花织物,到战国时期的辫针绣,尽管能绣出龙、凤、花卉等纹样,但还只是针法的变幻,属工巧范畴。汉代受织法、绣法和染法的影响,纹样更加丰富,出现了云气纹、茱萸纹、鸟兽纹等,到唐代随着锦、绮、罗和纱的使用,出现了斜纹组织和纬线显花技术,纹样进一步丰富,创造了团窠花等。特别是初唐盛行“章彩奇丽”的陵阳公样,题材多系禽兽,对称式构图,由于联珠、团窠、缠枝等复杂纹样的使用,打破了秦汉的传统图案程式,为盛唐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两宋时期丝绸生产重心南移,纹样花鸟和几何图案已成主导。元代管道升以画入绣,突破宋绣止乎平面的局限,为江南民间刺绣吹拂一缕新风,是明代顾绣辉煌的前奏曲。
由清代刺绣工艺家丁佩撰写的《绣谱》夙享盛誉,曾让多少绣品爱好者痴迷。丁佩描绘的女红不但要具备刺、缝、贴、织、绣、染、印等家庭技艺,还要有不寻常的针外功夫,通晓诗书画印,具备脱俗不群的内在涵养。为丰富论据,作者还在绘画与刺绣的联系比较中引入文学,体现了作者的丰厚学养。同时作者仿照诗品、画品之说,把刺绣也分为五等,从纯粹的美学角度观照刺绣这一传统技艺。苏绣的另一代表人物沈寿将造型艺术融入刺绣,从油画、摄影、水彩、版画和素描中汲取营养,作品一扫匠气和闺阁气,显现文人画气息,其作颇得慈禧青睐,其刺绣作品还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大奖,根据其口述而成的《雪宦绣谱》,记载了其师承顾绣创新仿真绣法的体会,是缪氏、韩希孟和顾兰玉等一批女红刺绣大师经验和智慧的累积,弥足珍贵。
单一沉静与五彩斑斓交替,平纹斜纹和缎纹交织,体现中国人温润、细腻、热情的性格,也形成了织染绣技艺清晰的审美发展脉络。作坊里不仅有织工巧匠,亦有艺人名媛;织艺中不仅有生活,更有沉甸甸的文化。几千年来,纹饰以其与织染绣传统文化相通的各个方面,连缀起无数与中国诗、书、画等历史文化有关的片段,无论是繁荣还是式微,纹饰或繁或简,既有礼制约束,又有个性张扬,引领传统审美趋向数千年,绵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