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发生在这个孤儿身上的转折点,发生在1951年。这一年解放军在甘孜办了一所小学,还将当地的孤儿集中在一起办班,其加达瓦便是班里的学生之一。跟其他孩子不同,其加达瓦喜欢拿着木棍、粉笔在泥地里、墙上涂画。这一天性,在老师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9年,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面向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招生,整个甘孜州只有5个名额,其加达瓦幸运地获得保送资格,从此踏上了艺术创作的大道。
1964年,是其加达瓦读美院的最后一年,命运再度垂青他。当时,中国美协主席华君武到四川考察。四川的版画在国内美术版图里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吴凡,还是李焕民,均代表着当时国内版画的最高水平。在考察之后,华君武建议:何不培养几位少数民族的版画家?于是,四川美院选了两个少数民族学生成为首批重点培养的版画苗子,一个是彝族著名版画家阿鸽,而另一位,正是其加达瓦。
不敢想象,如果其加达瓦没有走上艺术的道路,而是沿着“小扎巴”的路线走下去,今日的他会在哪里?又或者在他毕业那年,华君武没有去四川考察,他的道路也许也将往另一个维度走下去。
其加达瓦是中国承前启后的一代版画家中的重要代表,他对于中国版画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艺术历程和创作思想也暗合了中国社会的前进脚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版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态势,从而具有典型意义。而作为一个美术工作的组织者,他先后在四川、深圳任职,为各大美术活动倾注了大量精力,对两地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4年是其加达瓦创作处女作《开路》50周年,也是其从艺50周年。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努力下,经过近两年的学术梳理和潜心研究,“开路50年——其加达瓦艺术研究文献展”得以呈现,并成为该馆2014年最为重要的学术展览之一。此次展览将其加达瓦的艺术历程置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的总体框架中,一方面通过对其艺术经历和相关文献的整理、展陈和研究,将之还原到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深入挖掘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对他以及同时代的其他美术名家的个案研究,力图从不同视角呈现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其加达瓦是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藏族美术家,是中国承前启后一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作为对西藏和平解放、新中国建设有着切身体会的老一辈艺术家,在其5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令人瞩目。
创作主题紧扣藏区风情
“我是一个藏族画家,我渴望用自己的画笔描绘雪域高原神奇的大自然,表现藏族同胞勤劳、坚韧、勇敢、善良的情操。从第一幅创作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的艺术人生献给雪域高原和她的人民。”其加达瓦如是说。而他的创作始终围绕新一代藏族人民的感人力量和他们从农奴走向国家主人的主题,这和他的亲身经历有关,他出生于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成长于蓝天阳光之下,个人命运的转换,造就他成为一个改变民族命运的觉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