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力之于时 声之于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精神与社会意义(组图)

力之于时 声之于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精神与社会意义(组图)

2015-09-28 14:0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个体文化的共同体验

画中不论是车马还是人物,他们共同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为画中社会的个体,“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3】而这个人正是画面富有生命痕迹的再现,在社会当中,群体性正是一种社会的象征,他把我们带到北宋那繁荣而富有朝气的社会里。无论是河岸码头,还是市井的画中人、牲畜、船、房、车、轿、桥、树等,都在张择端笔下游走,古人说:“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3】作品中每一个个体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但是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画面疏密有致,中国画“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空间节奏在画面里安排的非常巧妙。人物的形象,疏密有致,物器的安排恰如其分。画中的人是在有序的礼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有机的团结在社会的群落里,把北宋社会的阶级结构,巧妙的通过个人之间的联系展现出来,“他们各自据有一定的地位,互相关联,互相维持。社会有结构,因为各个人的生活史相互依赖,所有的行为是须和别人的行为相配合的。一个结构所能容纳的分子必须有地位安置,不然就格格不入了。”【3】此时的画面人与人正是按照这样的社会结构交流互动,人都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多而和谐、有序不乱的而进行商业活动。人物、景物、商贾,热闹而不凡。“而界身巷内,更是金银铺,彩帛铺最为集中之地,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3】此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脚店楼上几个客人在喝酒,一大堆大人小孩围着听一个人说书,满载货物的牛、马、驴车,挑担的人、骑马的士人,汴河上满载的船只,来来往往,船夫在费劲的摇橹和岸上的拉船纤夫形成一段时空交替的动感,虹桥上挤满了人,摆满的货摊、地摊,骑马骑驴的、挑担的、赶牛车的、闲谈的、讨价还价的、抬轿的,还有桥上观看的、大呼小叫的人群,他们的脸上体现出平静、满足的心态,“他们安详幸福的心态,就像春天里缓缓流淌的河流,”“透露出一片宁静安乐的和谐,令人心旷神怡”【3】这些共同构成了北宋汴京城的民俗风情史,在这些画中所摄取内容相当丰富,从中我们看出当时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在这种状态中,不仅人和人融为一体,而且人与自然也融为一体。”【3】大至自然中的原野,湍急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都在历史的画卷中展现出来,“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3】在多达800余人物的画面中,各个人物活灵活现,各具情趣,笔墨章法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颇见艺术家的创作功底。

三、《清明上河图》人文价值的再思考

《清明上河图》是以一种艺术的形式表达出社会的情感和责任,这种责任书写时代的艺术精神,中国绘画作品有抒发个人情感,也有表现公共社会情感的艺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个人的眼光绘出大宋朝的社会江山和人民安居乐道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是一种回望,也是一种期待。

(一)作者心系天下的精神

在宋徽宗时期,北宋的政治江山在外族的入侵下,已经摇摇欲坠,危机四伏。但作为一名爱国的宫廷画家,他的职责不仅仅是完成艺术的任务,而是把个人的祖国情怀化为一种动力,倾注在艺术的创作中,把自我的精神图式描绘在艺术品里,画中那些严密而清晰的个体图像。工具、车马等,叫卖的场景、楼阁的建筑都诉说着彼此的身份。

在《清明上河图》的图式里,他把国家的繁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图式长久的关照在普通大众心中,从艺术之境到社会真实,《清明上河图》营造的场景移动到另一个现实的社会场合里,这种暗示社会稳定情感的维度是彰显自我的价值期待,也对艺术家个人自我知识的内容和凸显。希望北宋的人民拥有稳定的联系网络、对待国家、信念和情感的反应是积极的、热情的。整个社会是温暖的,从而在面对强敌之时,形成一致的战斗力和高尚行为。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