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奥瑞尔·斯坦因与大英博物馆里的新疆壁画(组图)

奥瑞尔·斯坦因与大英博物馆里的新疆壁画(组图)

2015-11-19 12:19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新疆壁画残片,主要是由斯坦因在1906至1908年间的第二次中亚探险时所获。

关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新疆壁画残片,主要是由斯坦因在1906至1908年间的第二次中亚探险时所获。其中的一组壁画残片是来源于焉耆的锡格 芯地面寺院的装饰带。是斯坦因直接从一礼拜窟里获取的,他还为此遗址以当地维吾尔语“Ming-oi”取名。其地点是在距离今日的克兹沙尔60公里左右的 村庄北面山脊上。



关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新疆壁画残片,主要由斯坦因在1906至1908年间的第二次中亚探险时所获。其中的一组壁画残片是来源于焉耆的锡格芯地 面寺院的装饰带。是斯坦因直接从一礼拜窟里获取的,他还为此遗址以当地维吾尔语“Ming-oi”(千佛洞,明屋遗址)取名。其地点是在距离今日的克兹沙 尔60公里左右的村庄北面山脊上。

这组大约在8到9世纪之间绘制的壁画原是在礼拜窟的外墙的墙根处,是一幅近三米半长的,具有连续纹样的装饰画。残片系列展示了佛徒所从事的各种 活动: 比如有的在接受传经、有的和子弟们在一起、有的坐在石窟里书写。尽管这一系列壁画色彩丰富,但比起在同一礼拜窟里发现的另两幅大型壁画仍有逊色。这两幅壁 画现存于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冬宫)博物馆。相比较之下,斯坦因的壁画是位于礼拜窟的内室的后墙,其位置相对不太引人注目。虽然此画在色彩和内容上都不 太突出,但作者认为这件壁画还是相当重要的。本文试图重新排布斯坦因所发现的那个礼拜窟原址里的壁画,并且从克孜尔千佛窟艺术整体性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 一些主题和景观特点。

大英博物馆所藏来自中亚的艺术及手工艺珍品闻名世界,在很多方面独一无二。这些藏品主要来自生于匈牙利的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2),也有部分来自东方学者鲁道夫·霍恩勒(Rudolph Hoernle,1841-1918)以及1922年至1924年间驻喀什的英国领事克拉蒙特· 帕西瓦尔· 斯克兰爵士(Sir Clarmont Percival Skrine,1888-1974)。

斯坦因生于布达佩斯,先后求学于维也纳、莱比锡、图宾根、牛津以及伦敦的多所大学。1888年,他在印度被任命为拉合尔东方学院院长,而在之后 的10年中,斯坦因开始酝酿他在中印两国间那些鲜为人知之地的考古探险计划。尽管他不懂中文,但他是一个公认的梵文及佛教古迹方面的专家。斯坦因第一次重 要的中亚考察(1900-1901)去了南丝绸之路上的和田地区。几年以后,印度政府和大英博物馆共同资助了他的第二次远征(1906-1909),让他 有机会再次造访和田。

从那里,斯坦因继续穿越罗布泊,到达楼兰直至最后抵达敦煌。尽管斯坦因于甘肃敦煌千佛窟的那些发现最为著名,但其实他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块地域的考察和发掘,远远占据了他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

斯坦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一带的发掘很有限,看起来很可能是斯坦因故意远离龟兹及吐鲁番地区的遗址,因为那里是德国和俄罗斯探险家所活跃 的地方。尽管如此,斯坦因在第二次丝绸之路之旅中,还是来到了北丝绸之路上,龟兹以东的焉耆遗址。在那里一个斯坦因以当地维吾尔语“Ming-oi”(千 佛洞,明屋遗址)取名的大型遗址里,他获取了一组来源于装饰带的壁画,其与克孜尔石窟寺中的壁画有关,这也是本文想要探讨的话题。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