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组图)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组图)

2015-11-19 14:19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三、卷轴


  

纸作为书籍的载体可能始自西汉末年,与简帛并行使用数百年。由于纸张价廉物美,携带方便,逐渐取代了简帛的地位。东晋末年桓玄下令以纸代简,简牍和帛书才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早期的纸书像帛书一样卷成一束,经过长期的发展,从书写到制卷形成一整套完备制度,即为两晋南北朝至五代时期(265—960)最为流行的卷轴装。存世的敦煌遗书,绝大多数都是卷轴装。

卷轴装书籍每纸的高度仿照竹木简的高度,即1尺,相当于26厘米,每纸的长度则有1.5尺(39厘米)、2尺(52厘米)两种。官府文书的纸幅要大一些,通常为30╳45厘米。纸上下划两道横线,间距为18至19厘米,然后均匀地划上乌丝栏,好似把纸区分成一支支简,间距在1.5至1.8厘米,便于行文整齐。标准的写卷每纸28行,行17字。比较讲究的书抄写之前纸张要“入黄”,即将纸张放到黄檗浸泡的水中染黄,这样可以防止虫蛀。

抄写经书时,卷首抄写题目、责任者,这个题目叫“首题”或“内题”,一般使用全称。卷尾抄写的题目使用简称,称“尾题”。尾题之后一般有题记。敦煌遗书百分之九十为佛经,题记内容包括年代、供养人和发愿文。

卷轴装书籍一般是顺序抄写,抄完一张,再抄一张,全书抄完之后,以卷为单位,依序粘贴连接成长卷。为方便卷舒,防止折损,卷尾加装木轴或竹轴。轴的长度略超过纸幅高,这样收卷之后,两端露出轴头。为保护正文不被磨损,正文前粘接一张白纸,也有粘接绢、绫等丝织品的,是为“褾”、“包首”。为保护卷首,在包首的前加装一根细竹条或木条,竹木条中间系一丝带,以便捆扎卷子,此为“带”。敦煌遗书卷首背面常书经名,称为“外题”,下面还常常写上所属寺院或个人。

为便于经书的保存和管理,一般把10卷或12卷为单位,用经帙包裹起来。经帙一般使用丝绸、麻布、皮纸或竹子制成。为便于翻检,在轴头上系一书签,题写书名和卷次,称为“签”。皇家图书的签一般使用象牙为原料,称为“牙签”。如此卷、轴、褾、带、帙、签等共同构成了完备的卷轴制度。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