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包背装
包背装是针对蝴蝶装书籍不便阅读、容易散开的弱点而创造出的一种装帧形式。其方法是一反蝴蝶装倒折书叶的方法,而将印好的书叶正折,字面向外,折口向左集齐作书口,在书脑余幅靠近书背处打眼订捻,形成书芯。书皮的装法同蝴蝶装书籍。包背装在南宋(1127——1279)完全取代蝴蝶装,流行时间很长,对现代书籍的装帧影响很大。
包背装用与蝴蝶装相反的折叶方法,空白页折在里面,装订后即无法看到,彻底解决了蝴蝶装每隔两页就有两个空白页的缺陷。使用纸捻穿订代替蝴蝶装所使用的浆糊粘贴,也解决了蝴蝶装容易散乱的不足。
九、线装
线装和包背装相似,区别只是前后书皮分开,各用一纸,用线和书芯装订在一起。这是为适应书籍的生产高度发展、提高工作效率而创造的一种装帧形式。线装从明代中叶以后成为我国书籍装帧的主要方式,不但式样美观、方便阅读,而且装订牢固,不易损坏。
线装书籍在明代后期盛行,然而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很早。敦煌遗书中有些册叶书籍是穿线装订的,根据题记,可以知道是在唐代制作的,也就是说在明代线装书成熟600年前已出现萌芽,而且已有多种线装技术普遍应用。然而这种技术后来不知何故销声匿迹而未能延续下来。敦煌遗书中的一些线装书籍可能来自对蝴蝶装的穿线改装,蝶装书籍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容易脱叶散乱,因此为加固或修复已经脱落的蝶装书籍便使用了这种穿线装订的方式。
古人视书籍如生命,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尽可能延长书籍的寿命。可以这样说,书籍保护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李致忠:《古书旋风装考辨》,《文物》1981年第2期。
[2]李致忠、吴芳思:《古书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起源与流变》,《图书馆学通讯》1987年第2期。
[3]李致忠:《敦煌遗书中的装帧形式与书史研究中的装帧形制》,见《敦煌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第二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4]秦思源(Colin Chinnery):《敦煌文献装帧形态及特征》,见国际敦煌项目网站(http://idp.nlc.gov.cn),林世田翻译。
[5]肖东发、杨虎:《插图本中国图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6]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史话》,商务印书馆,1996年。
[7]张志清、林世田:《S.6349与P.4924易三备写卷缀合整理研究》,《文献》2006年第1期。
[8]国家图书馆编:《文明的守望:古籍保护的历史与探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文章来源:中国收藏家协会—收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