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前辈鉴定大家张珩、启功、徐邦达、谢稚柳、傅熹年、王季迁等老先生,对宋代书画作品的鉴定方法虽然各异,但是对时代的断代基本一致。特别 是两宋绘画要从笔墨、材料、服饰、建筑、构图、钤印、装裱、流传等各方面入手,总结出非常经典的书画鉴定方法,收藏家们认真读一读他们的著作,或许就会豁 然开朗。
对话广东省博物馆图书馆副主任陈栒——
书画鉴定不能迷信任何人
广州日报:您还没有看到展览,但是听了我刚刚给您说的名头,会不会觉得展品确实“很厉害”?
陈栒:对啊。我注意到里面有马远的作品,南宋四家“刘李马夏”,他是其中之一。如果是真的,那太难得了。
广州日报:但我发现很多人提起宋画,对其真伪总是要打个巨大的问号。徐小虎先生甚至说,不用说拍卖市场上的宋画,博物馆级别的宋画也大都是赝品?
陈栒:徐小虎先生的观点是有点极端,但她讲的道理是不错的:宋代甚至是更早的作品,是赝品的或者是后代人仿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就说马远,现在 有多少马远的作品是大家公认为真的呢?我们谁都不是古代人,能在现场看到一幅作品的诞生,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现存资料的比对来得出结论、做出判断。但宋朝距 离现在太久远了,存世的资料不多,我们能做的比对比较少,很多的判断,主观性比较强。
宋画鉴定当中,百家争鸣是应该被高度提倡的。你说得有理有据,但不代表是绝对真理,如果那样的话,就没有了做进一步研究的空间。这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经常会有新的材料、新的证据出来推翻之前的观点。
广州日报:说到马远,这次来的马远作品,是王季迁先生收藏过的,这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证据吗?
陈栒:藏家的题跋、著录,可以作为我们判断的辅助材料,甚至是重要的佐证。但书画鉴定,最终不能迷信任何人。因为我们知道有时候大藏家的落款是伪造的,甚至大藏家自己看走眼也并不是奇怪的事。
我建议大家看宋画的时候,不要因为落款是谁,或者被哪个大藏家收藏过就相信了、崇拜了,这是很肤浅的。所以还是要看原作,自己比对、思考、得出结论,这样的收获也会来得更多。
北宋易元吉《山猿野麞图》:
出自画猿名家的传世精品
本次特展中“年纪”最大的一幅作品,出自北宋画家易元吉之手。易元吉以画獐猿而名闻天下,其笔下獐猿栩栩如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遗憾 的是存世不多,仅《猴猫图》、《聚猿图》等几件。此幅《山猿野麞图》卷也称为《獐猿图》,经过南宋严光大、唐珙、元人班惟志等众多人题跋,明清十几位大家 钤印,民国时期的大藏家孙伯渊、张珩(葱玉)也曾收藏。张珩认为,这件作品的笔墨超越了易元吉的另一件传世名篇——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聚猿图》。张珩 表示,“《聚猿图》之猿虽多,以笔墨论,正未易逾此耳。”而“世人重《聚猿图》而薄视此卷,以此未见著录,亦无名收藏家印记故,耳食可叹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