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书用墨,通常是蘸一次墨至写尽之后蘸墨再写,如此循环重复,墨色的浓淡和轻重虚实便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感。陈绎曾的《翰林要决》中说:“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宋华平的行草书充分继承了王铎书风气息绵亘、起伏跌宕的特色,更有意在墨色轻重干湿、浓淡枯润的搭配上下工夫。书法的笔墨意态,不仅仅是墨的有形展示,而且具有一种活态、一种深沉的生命意味。水墨关系乃为用墨之道,而墨色变化乃出此机杼。恰当运用,熟练掌握,使水墨调和,骨劲肉匀,血脉贯通,做到浓而不板滞,湿而不漫患,淡而不轻薄,枯而不浮躁,方臻妙境。因此,在宋华平先生落笔作书之际,横竖波磔,圆中寓方,枯润相间,轻隽求挺而不失之野,爽然求润而不失之媚,时而苍雄若古,时而沉雄华滋。故而,其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整体效果极佳。
宋华平行草书的线条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激情。书法家的情感越丰富,思想蕴含越深,功力越扎实,对书法家的表情达意就发挥得越透彻、深入,对情感与思想的宣泄就越是酣畅淋漓。书法既然是反映生命的艺术,真诚则是核心要素之一,它必然挟裹着生命之情感的律动,并将这种律动表现在书法特有的线条颤动,以及墨色的韵味之中。宋华平行草书的抒情性全在于点画、线条、章法和墨法,并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其书写也多为书法情绪与情感的起落所左右。笔者认为,宋华平先生的行草书,之所以韵味十足,则与他激活行草书的生命美感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又说:“中国的书法,是节奏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用宗白华先生的这一美学思想来考量宋华平先生的行草书的审美追求是十分贴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