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杭州模式与美术教学焦虑

杭州模式与美术教学焦虑

2015-12-14 08:55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文 宋永进/来源 美术报

在杭州的某些美术强化训练班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黑色的多媒体投影仪,一个白色的大屏幕,上面是一位年轻而老道的高考辅导教师,底下是黑压压的几十、几百号美术考生。老师教学细致“入微”,学生听得专注“入神”。讲解的一举一动、示范的一笔一划都是精心设计,紧紧围绕“高分”俩字。讲解的内容几乎都是美术高考的“要诀”:色彩风景应该用哪一套临本,素描头像应该选那一些角度,苹果怎么画,罐子怎么画,大白菜怎么画,大块色怎么铺,局部效果怎么做,线条怎么拉,笔触怎么摆,高分卷、低分卷、步骤图、分解图应有尽有,甚至细节到,暗部色彩是什么色加什么色,亮部颜色是哪一笔叠哪一笔等等……据说不管原来基础如何,只要按照这个套路画,不出两个月立竿见影。这就是高考美术教学的“杭州模式”。

自从有了这种走“捷径”的高考教学模式,考生的命运就冰火两重天了。紧接着,美术教学的各种焦虑也随之发生。

中学美术教师焦虑

面对强化班各种“有效”的教学套路,普通中学和美术职业中学的专业教师头痛了,即便手头功夫高超,教学经验丰富,外加三年全身心扎扎实实地投入教学,甚至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常常远不如临时突击的强化班,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次又一次地败下阵来,最后摔得“头破血流”,只能认输。瞧瞧,明智的老师早早地就想方设法把那些优秀生送去杭州强化训练了,只留下一些基础较弱或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勉强自带。郁闷啊!

美术特色学校校长也焦虑

美术高考无疑是美术特色学校的重头戏。校长为了提高美术生的升学率费尽脑筋。要不要大规模地把学生送到外地的强化班里去培训?如果送出去,教学管理怎么办?如果不送出去,就要提高本校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那是把专业教师送到高等美术院校去进修,还是直接送去强化班“进修”?专业教师去高等美术院校学习对美术高考能够立马管用吗?引进“杭州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未来发展会不会是一种毁灭?左右为难啊!

强化班美术教师同样焦虑

大家都在责怪赢家,可作为赢家的强化班辅导教师,虽然或许拥有了高收入和好名声,却并非称心如意。封闭式的教学管理、格式化的教学思维、模式化的教学课堂和机械化的教学示范,让教师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荡然无存,曾经拥有的专业追求和梦想也渐渐丧失。长期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和机器般的劳动强度下,教师的身体和心灵遭遇双重的折磨。身心憔悴啊!

高校美术教师更是焦虑

这些速成的画法,看似很溜,实质只是一个套路,一旦提供新的作画对象,完全失效。面对这些大批量机械化“生产”出来的美术生,高校的专业教师往往不知该如何去进一步培养。如果沿着这些在竞争中获胜的学子所掌握的套路去引导,那么这一代人未来是否还有可能出现像林风眠、潘天寿、赵无极、塞尚、毕加索、莫兰迪、弗洛伊德、基弗等等一样具有独立思想、独立创造能力的个性艺术家?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除非一切推倒重来。然而,有经验的美术老师一定清楚,要让“熟练”的技巧推倒重来,倒不如给零基础的学生教起来更轻松。无奈啊!

“杭州模式”这种统一标准的基础教学的确很可怕,但这不是强化班美术教师的错,他们不过是“顺藤摸瓜”。问题的核心在于美术高考这根指挥棒,在于其命题的导向和评判的标准。当前美术高考的考试形式多为默写,考试内容非常固定,评分标准十分单一,这才是问题的症结。如果这种单一的美术高考形式和标准一旦取缔,“杭州模式”必将隐退,各种美术教学的焦虑也就自然化解。大家默默地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