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故宫文创衍生品上半年销售破7亿)
“故宫是北京的文化地标,但如今游客参观故宫不仅是欣赏景色,还有超过7000种各具特色的文创衍生品,如故宫手机壳、朝珠耳机等,仅今年上半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就已突破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销售总和。”自《北京市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7个月以来,在这期间政府持续多次布局,建设了金融、专业人才等平台推动文件尽快落地。与此同时,以设计为业务主体的企业也在围绕《行动计划》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借助《行动计划》提高自身竞争力。正是在多方力量的带动下,“创意设计+”行动计划已取得初步成效。在该领域,故宫已经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在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看来,故宫通过有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受市场肯定的文创产品,既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借此创造社会效益,广泛传播历史文化。
政府持续布局加速产业融合
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根据《若干意见》精神,北京市于当月就启动了《行动计划》研究编制工作,并由北京市文资办牵头,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局等部门共同参与,通过历时一年多深入走访、调研近百家典型企业,以及召开20余次专家座谈会,在修改完善10余稿后,《行动计划》终于在今年4月以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形式正式印发。《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因涉及全市60个部委办局,成为近年来少有的整合动员领域最为广泛的联合行动之一。
“大到节能减排,小到美观实用,设计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让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其他产业融合,能激发更强的市场需求。而《行动计划》提出更明确具体的要求,有指导性方向,能帮助企业找到发展思路和融合途径,从而对产品品质进行提升、优化”,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表示。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各个行业发展的基础。据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跃飞介绍,《行动计划》发布后,公司在美国硅谷设立产品创意设计中心,制定创意设计人才重点扶持政策,并强化互联网教育创意设计课题组织与经费,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创意设计人才的学习培训还不够,缺少评定分级标准,而高端创意设计人才引进还不通畅。针对该情况,北京市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市文资办定期举办各级各类专题培训班,着力提高文化创意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与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文创双高人才发展中心也已正式揭牌并开展运营服务,为文创企业及人才打造专属的服务窗口,统筹开展人才引进、代理招聘等服务。同时还在全市认定30家文创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仍是部分企业面临的障碍。对此,北京市搭建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文化投融资渠道和服务方式,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强大资金支持。目前市文资办已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银行等13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搭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统贷平台”,加大对文创类企业的有效资金支持,并不断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4月末,北京地区文化创意贷款余额847.86亿元,较年初增加42.18亿元,增幅5.23%,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85%。
市场自发推动“创意设计+”
为促进产业融合、激发市场,《行动计划》通过结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除《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的制造业、数字内容产业、旅游业等七个融合领域外,还增加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商业融合发展、文化与金融融合,以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教育培训产业融合发展,共计十大融合发展行动,同时细化了六大融合路径,建立八大保障机制,预计在2020年,基本形成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高水平、宽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格局。
全国文化中心现已明确成为北京市的四大功能定位之一,同时北京市已于2012年获得“设计之都”的身份,这都表现出北京在该领域的发展潜能。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1-8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合计达7000亿元,同比增长5.1%,但在业内看来,北京文化消费还有约5000亿元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