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艺术教育“三重门”(图)

艺术教育“三重门”(图)

2015-12-18 09:04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教育“三重门”

2015年艺术专业招生考试近日接近尾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艺考之路变得愈发艰难——教育部出台了对美术考生和音乐考生的文化课分数线要求,部分高校被取消校考资格,实施省级统考……

教育部艺考政策收紧旨在“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事实上,艺术教育近年来确实呈现出边缘化、极端功利化、同质化三重现象,也导致了学生艺术专业技能增强,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却趋于弱化。

为改变这三重现象,各地教育系统在不断地尝试、探索,社会各界也在为艺术教育更好地发展创造环境,或许在这些尝试、探索里,在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中,我们能逐渐找到对策和答案,并发现艺术教育的真谛。

【问题】费用高昂导致边缘化

“艺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人群,每个人都有享受艺术教育、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权利,而现实却是艺术教育成了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秘书长谷公胜谈到,“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能否公平,如今城乡、地区间的差别,家庭和家庭间的差别很大,使很多孩子被排斥在艺术教育的大门之外。”

记者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现状。在城市,从小让孩子学钢琴、拉小提琴的家庭并不鲜见。“孩子4岁时,我们就给她买了钢琴,并请来老师上门辅导。仅这一项花费,就接近10万元。”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南区)六年级学生吴丛杉的家长告诉记者。

而在广大农村,一所上千人的高中都不见得有一台钢琴,更不用说那些偏远的乡镇小学了。“我们学校的音乐器材主要是竖笛和手风琴,很多孩子只在课本上见过钢琴的样子。”四川省威远县连界镇中心校音乐教师陈琳说。

“经费不足是当前艺术教育无法普及的最大制约因素。”四川省陶研会秘书长、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刘裕权说,“就算校长有心在全体学生中普及优质的艺术教育,但捉襟见肘的办学经费让他无法大量购置钢琴、小提琴、古筝等昂贵的乐器,顶多买一些口琴、萧、笛子等便宜的乐器。”

【对策】师资和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

记者走访四川省泸州市部分中小学时发现,课表上的“音乐”“体育”“美术”课一节都没停。

“让更多学生接受艺术教育,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不随意挤占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泸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涛介绍说,从2010年起,泸州市就提出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一门课的“三开”要求,尤其强调要保证音乐、美术课程的课时,让更多学生享受艺术教育的熏陶。

而在刘裕权看来,改变当前艺术教育只是少数学生享受的“专利”的现状,仅靠某所学校、某个区域的教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国家必须加大对艺术教育师资、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尤其要对农村及偏远山区倾斜。

“很多边远地区以及众多基础教育学校中的艺术教育,仍然处于十分薄弱的环节,师资欠缺是很重要的原因。”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郑茂平参加一次论坛时谈到,高校在这方面拥有一定优势,可以发挥引领作用,为其提供支撑。

他举例说,该校与重庆一所中学建立起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机制,帮助中学开足开齐艺术课程、建立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艺术展演活动,全校师生的艺术教育和涵养都因此获益。

“艺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高校与基础教育应该加强衔接,经常搞一些‘送艺术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让艺术教育更好地接地气,也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沐浴艺术的阳光。”郑茂平说。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