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让不少博物馆焕发“新颜”。许多博物馆的数字化探索不仅可以让游客看到藏品更加精巧入微的细节,甚至可以让他们3D打印出立体的藏品细细把玩,而如果愿意,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在家“游览”博物馆。引入互联网新技术,已然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发展的潮流。
“互联网+”给博物馆带来什么?
目前,国内许多博物馆均在努力开拓数字化管理、展示的平台。
在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的网站上,展览咨询、导览服务、门票预订等功能都十分健全。大量的馆藏珍品分门别类,并配有图片和文字解说。
此外,大型博物馆纷纷开始玩转微博、微信。比如,国家博物馆的官方微博粉丝超过160万,微信语音导览正在取代传统的人工向导和解说机。首都博物馆网站已开通网上体验馆、互动漫游和三维展示,以期突破图片和文字的局限,给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
中华艺术宫开通了我国首个提供全景虚拟浏览的博物馆官方网站。在电脑上点开“虚拟游览”,网友就可以循着参观路线,将中华艺术宫从内到外在掌上“逛”一番。
陕西数字博物馆是国内虚拟博物馆中的佼佼者。一张充满历史感的陕西“地图”上,标出了陕西境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名称。随意用鼠标点击其中一座,就能沿着“地图”在不同展厅进行虚拟参观,还能便捷地观看展品的高清图像与介绍。
“就新技术应用而言,中国的博物馆总体处于世界中上游水平。”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告诉记者,中国的博物馆在展览方面最先使用众多小而新的技术,比如二维码、微信语音导览等,但之所以说总体水平在中上游,是因为在利用新技术保管、研究、恢复和展示展品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来源:中国古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