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你何时出嫁》 布面油画 101×77cm 1892年
梵·高《阿里斯康道路》 布面油画 92×73.5cm 1888年
2014年7月9日,在伦敦苏富比举行的“西洋古典油画晚拍”上,中国买家以680.25万英镑的破纪录价格拿下了老扬·勃鲁盖尔(Ian Brueghel the Elder)的作品《伊甸园与人类的堕落》,另一幅小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的《冬日的捕鸟陷阱》也被中国买家收入囊中。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一个国家产生几个富翁,参与世界艺术的争夺,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独有的现象,历史上早已有过,澳大利亚富翁也曾创造过高价位。”收藏家张锐告诉Art289记者,“我们最应该喝彩的是西方的文化战略又一次获得了成功,印象派这一全球化的艺术生意再一次获得商业成功。在营销策略上,西方的文化渗透以及传播手段,确实比我们高明。”
赵涌支持皮力的观点,他表示,日本、台湾都有过一波收藏西方艺术品的浪潮,日本最明显,很多印象派作品今天看来仍是高价。新兴市场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本土市场也有一定的泡沫成分,“就像股市出现泡沫一样,前车之鉴也不能阻止现实,在财富膨胀过程中,可能会在不专业、定价上摔跟头,但不能阻止他们对西方艺术品的追求,这是每一个新兴市场要交的学费。”他说西方最早收藏中国艺术品时也有很多人上当,直到现在仍能看到很多“中国书画”就是木刻水印,和今天中国人买西方艺术品必然有人会上当、产生泡沫一样。但不可否认,在日本和台湾,已经出现非常成功的西方艺术品收藏家,中国肯定也会出现系统、专业的收藏家。
龚继遂不认同皮力的观点,“我们不否认,大量的购买行为有相当的盲目性,但大件的购买必定是深思熟虑出价谨慎的。”他认为皮力说“它们(西方艺术品)被深深锁在了银行的保险柜,永不见天日”,是不了解实际情况,“任何抵押品在一定时期内都要被处置,日本在泡沫时期购买的艺术品作为银行抵押,早已通过各种私下渠道返回市场了。”
赵子龙认为日本当年脱亚入欧学习西方的同时认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为此买单是难以避免的。“日本投资印象派的失败,确实提醒我们需要在全球化过程中时刻记得自己的文化主体性,不要盲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反证民族主义才是无比正确的。”此外,日本投资印象派的失败,与总体上日本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不单单是一个艺术市场的孤立问题。“日本投资印象派也带来一些回报,比如我们的土豪就看不懂印象派。”这也是告诫不要重蹈日本覆辙的业内人士强调的观点:土豪购买的只是艺术品的商业价格,而不是它的艺术价值,一掷千金的购买并不能换来审美能力的提高。
山口裕美相信,“中国的艺术品行业不会走日本同样的道路—中国本土意识的崛起,包括收藏家对于真正好作品的热爱,可以预测到中国市场今后会比较稳健。”
艺术品经纪人梁晓新认为中国富豪这种购买行为是“暂时性的、不成熟的”,“目前中国对西方艺术品只是属于冲动型购买,谈不上收藏,更说不上体系,赢家永远是背后的商家。”他表示,西洋艺术品的话语权还是在西方,中国买家只是参与者,完全没有话语权、定价权,没有主动权,因为游戏规则都是国外的。他告诉Art289记者,和日本当年的情况比,仅仅只有充满泡沫、浮躁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作为参考,也就是经济模式像。“要说审美取向、文化沉淀,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判断,中日还是有很大差距。”但他表示,“中国藏家学习、理解能力和对市场的掌控能力要比日本强。”
中国嘉德书画部总经理郭彤在嘉德秋拍后表示:“中国书画不需要老和印象派争宠或示弱,各有各的生存法则和进步空间。”刚刚结束的嘉德秋拍中,李可染《万山红遍》以1.84亿元成交,让很多人震惊的,是这件作品50年前在荣宝斋的交易价格—80元。
龚继遂表示,中国经济是外向型的,购买、收藏西方艺术品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将一种文化消费从本土转到全球,符合中国经济走出去的现状。“我们不能仅仅消费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器、法国的红酒,艺术品消费是很自然的结果。”
李苏桥也有相同看法:未来两三年,中国买家会去购买印象派等现代艺术作品,因为支配财富的这些人所受的教育并不是当代艺术的教育,而是现代艺术的教育。不过,他也强调,“他们对此了解得并不深入”。
赵涌相信,“假如没有当年日本的收藏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未必能出现一批对亚洲甚至对世界都有影响的艺术家。不要只看到他们泡沫的一面,还应该看到他们提升了整个艺术品市场价格,提高了日本在国际艺术市场地位的一面。”他也提醒,西方很多机构的仓库里堆放了很多流动性不好的西方作品,他们把中国作为最好的出货市场,试图向中国倾销,初级和外行的中国买家可能还是有人上当,要防止泡沫,学术和专业研究尤为重要。
甘学军一直留意中国的西方艺术品市场,早在2005年,他就和一家美国画廊合作,带来毕加索、夏加尔、雷诺阿(Pierre-Augnste Renoir)等国内熟悉的大师作品,在国际俱乐部饭店举办了一场展览。展览期间有人找他私下询价,最终成交4幅。2007年,北京华辰首次在内地推出“西方油画及雕塑”专场拍卖,24件拍品成交12件,总成交额达1408.5万元,其中,雷诺阿《树林中的少女》以1120万元高价被国内藏家收入囊中。“中国买家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师作品有着巨大兴趣”。但他也表示,在中国做西方艺术品交易,政策法规有限制,税收、物流、运输、保险各环节都不完善,“增值税高达17%,手续很麻烦。”
甘学军认为,“国际艺术品价位的话语权有中国人的一份,这是很大的进步”,“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想象空间一定要放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国人能花10亿买莫迪里阿尼,只会对中国人认知本土艺术的价值增添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一定会回过头反观中国艺术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