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最具投资潜力中国画家·王悲秋(组图)

最具投资潜力中国画家·王悲秋(组图)

2016-01-19 09:22 文章来源:上海资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1.jpg

王 悲 秋 简 历

王悲秋名王珪,号夷则、一画学童,1963 年 1 月 26 日生于天津,现为天津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海洋画研究院院委、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

悲秋三岁涂鸦,酷爱绘画。少时对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人物、走兽进行过系统学习,尤钟情山水画。青年时期的悲秋非常痴迷中国传统绘画,他首先进入北京、天津等各大博物馆,以历代名家的真迹为师。白天一丝不苟地临摹原作,晚上认真揣摩先辈的用笔用墨,如饥似渴的汲取其画作中的精髓,慢慢地对笔墨表达形象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在长期与古人的对话中,渐悟中国绘画之真谛,先求古人之技,再达古人之心,大量地临摹使他的笔墨技巧日臻完善。具备一定的笔墨蒙养之后,悲秋便不满足于单纯的师法古人。为使画作有所突破,自 80 年代末,开始“师法自然”之旅。他入深山、攀巨壑、涉大川,与峰岭交心,向自然问道,先后跋涉国内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的 50 余座名山大川。与此同时,他追随着古人绘画遗迹,认真研究南宗与北宗绘画的区别,深究其笔法演变过程,然后对照自然不断总结感悟。经过长期与丘壑面对面的写生,悲秋总结出许多笔墨技法,用以表现不同地域的山川地貌。为描写丹霞地貌特有的岩体,他自创了“叠脐皴”;为表现华山大块岩石上的植被,自创了“苔披皴”;为再现秦岭深处的岩崖峭壁,自创了“流痕斫骨皴”等。

2003 年,为了探索中国画表现大海的笔墨技法,悲秋远赴澳大利亚的悉尼海岸进行写生。南太平洋的碧海蓝天令他心潮澎湃。为描写波澜起伏的海浪,他创造了“豆虫皴”及“滚拖皴”等皴法,用中国画特有的笔墨语言,再现瞬息万变的大海。悲秋坚持写生数十年,不怕山高路险,不惧严寒酷暑,餐风饮露,与峰岭交心,与瀑溪对话。将自然之魂、山川之灵注入笔端,创作出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巨幅山川大壑。悲秋倾其一生追求的艺术事业,一是坚守中国优秀的传统绘画的精神,二是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再现祖国壮丽的山河。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