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大互联时代的策展新思维(图)

大互联时代的策展新思维(图)

2016-01-21 14:13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传播: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思维是指策展人利用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工具和社会化网络,重塑艺术家和参与者的沟通关系,以及展览组织和宣传推广的思维方式。一提到“社会化”的概念,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还是那些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上做的诸如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之类的宣传推广活动。事实上,“社会化”的发展早已过了只是将社会化媒体用于艺术展览的宣传推广的初级阶段。简单地讲,社会化思维的关键字就是“网”。由于艺术展览的参与者是以网络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为了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作为传播媒介的艺术展览必须利用好社会化媒体。除了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的艺术展览,就连一些纯粹利用社会化媒体传播的虚拟艺术展览也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自认为不是“画家”的美术史学者易英的微信艺术展“另一面——作为画家的易英”一经发出就得到了众多艺术界人士的认可和回应,引起众人疯狂转发,火爆了微信朋友圈。

总的来看,目前的社会化媒体已经对人的关系网络甚至生活习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策展人从前所熟悉的通过报刊向参观者传播信息的传统宣传推广模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以开幕展或研讨会为重头戏的传统艺术展览模式,正在受到社会化网络和参与者习惯的巨大挑战。艺术展览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展览场馆之内和展览期限之中,而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方式同时存在于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里。因此,在大互联时代,评价艺术展览成功与否的标准显然也应当从单纯的“线下效果”延伸到包含“线上效果”在内的综合标准。

策展:简约化思维

大互联时代的信息爆炸,碎片化的信息无处不在,人们的耐心也越来越少。在筹备传统的艺术回顾展或文献展时,艺术家和策展人总是希望通过各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和个人文献资料,尽可能全面地展现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创作过程和发展历程。然而,在艺术展览的参与者所面对的信息量极其庞大,而且对信息拥有完全的自主选择权的新形势下,大而全的艺术展览已经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建立在深度研究基础上的大型总结性回顾展或文献展没有意义,而是说那些生怕挂一漏万,费尽心思做的展览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关注,留下印象,引发思考?这个关系到展览的实际传播效果,而不仅仅是内容和形式完美性的问题,其实才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无论现场展览,还是艺术传播,都需要首先做到专注。正所谓大道至简。在艺术传播实践中,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传播。对于策展人来说,广度和深度在很多时候是很难兼顾的。与其追求大而全的广度,不如追求小而专的深度。不易以展览的形式传播的学术内容,不妨以其他的形式进行记录和传播。不要片面地为了追求展览的所谓学术性和全面性,而导致展览参与者的迷茫和无感。只有用专注的心打造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细节感人的艺术展览,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展览参与者的心。在艺术展览多如牛毛的今天,如何从众多的展览中脱颖而出,而不是淹没于展览之海中,落得热闹的开幕式一过就几乎无人问津的命运,这是考验策展人智慧的一道大题。

(来源:美术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