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营美术馆上市“名不正言不顺”?)
在上海和江苏苏州皆有开馆的巴塞当代美术馆日前高调宣布,将启动融资,争取今年内挂牌新三板。即便是不懂股票的人也知道,“挂牌新三板”其实也就是进入证券市场。目前,巴塞当代美术馆已被某知名券商估值8亿元,有望成为国内“美术馆第一股”。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业界热议,不少人感到疑惑,美术馆一般都是非营利机构,怎么能像企业那样上市呢?它又如何保证持续给予股东回报?
一石激起千层浪
据了解,苏州巴塞当代美术馆创立于2011年,由上海巴塞艺术中心投资建设,展览面积近2000平方米。2014年新春,上海巴塞当代美术馆也在上海静安区同乐坊开馆,近2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堪称上海市内规模可观的当代艺术中心。作为民营美术馆,巴塞当代美术馆或将上市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明确规定, 美术馆是博物馆体系中与视觉艺术有关的分支,承担着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等多项社会公共功能,底线是非营利性质。这样的机构上市,还谈论着如何给股民分红,显得颇为奇怪。
对于一片疑惑之声,巴塞当代美术馆董事长宗莉萍说,巴塞当代美术馆虽然是一个“美术馆”,对公众也是一个展示陈列艺术的平台,但其实他们一直在进行艺术品销售。这家美术馆签约了一批70后和80后的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作品在展出的同时也进行销售。而美术馆还有进行大单购买的收藏会员约500人,其中不少人购买额已逾100万元。可见,巴塞美术馆虽名为“美术馆”,其实就是一个画廊,是一家艺术品公司。
如此说来,巴塞美术馆其实是以非营利之名,来做营利之事,因此其上市也被指“名不正言不顺”。艺术评论人吴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巴塞美术馆上市要想名正言顺,最好就是改名,但是丢掉‘美术馆’之名,他们肯定又不舍得。两边都想沾光,这是很多民营美术馆的普遍心态。”
能否迈过三道坎儿
撇开名头不符之嫌,巴塞当代美术馆上市尚存其他疑问。
“它要有可持续性的盈利模式。千万不能靠作品买卖盈利而去上市,这对投资客是一种不小的风险。”资深艺术投资顾问奚耀艺解释说,问题症结在于艺术作品的价值评估太难了。“当下艺术市场常为人诟病的,就是人为制造价格泡沫。”在他看来,国内艺术品投资企业之所以鲜有上市,就在于它很难将做过手脚的营收情况、藏品估值,原原本本置于公众面前。
关于艺术品投资企业上市,中国文交所总设计师、艺术品投资市场研究者彭中天显然更为谨慎。他认为,一家艺术机构要上市,得先迈过三道坎儿——首先是明晰艺术品的产权,再就是鉴定真伪,最后还得权威定价。
“就拿画的产权来说,如果产权不清,就会出大乱子。”彭中天举例说,某个人偷了一张画送拍,最终也拍出去了,赃画可以追回,但买家付出的钱该由谁买单?至于真伪鉴定的问题,他说,有名家让自己的学生去画,自己最后盖章了事。这个又由谁说了算?对于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券商评估巴塞当代美术馆馆藏作品价值约1亿元,彭中天更是直指过于草率,“认定它的藏品值一个亿,参照依据是什么?”在他看来,如果以上三者都做不到,那么说要上市就有欺骗之嫌,“艺术品资产证券化是大势所趋,但国内现有条件并不完善。”
民营美术馆之困
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民营美术馆成批量出现至今,国内民营美术馆已逾百家,占全国美术馆总数的三分之一。去年仅在北京一地,就有民生现代美术馆、深圳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来京开了分馆。
在国外成熟的艺术体系中,不销售艺术品是国际通行的美术馆伦理,目的就在于保护艺术品评价体系不受资本操控,保证其在学术上的纯粹性。反观国内,民营美术馆普遍没有建立起自身的学术标准,以致不少美术馆与画廊并无实质差异。
艺术批评家郭晓川认为,这一现状与国内民营美术馆大多伴随商业地产而兴起不无关联。据他介绍,早期民营美术馆中,由地产商出资的超过六成。 “艺术地产推出不难,但‘美术馆’并不是那么容易办成的。”奚耀艺认为,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专业人员,一些民营美术馆不仅展览寥寥,学术层次也谈不上。
今日美术馆是国内难得实现收支平衡的民间艺术机构。“我们的理事会有不同类型的人才,偏金融投资型的,可以来管钱;偏学术把控的,负责展览定位。不仅让社会上的各种力量共同承载美术馆需要的社会资源,美术馆同时也成为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种资源。”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认为,要解决民营美术馆的难题,归根结底在于管理体制。相比于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最大优势就是体制灵活,独立性较大,“不仅能吸引更多赞助,还可以让参观者有更多艺术体验。”(陈涛)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