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星
前 言
时间的脚步无人能够阻挡,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亦无人可以逃避,中国家具作为碰撞中的实 体,必然是矛盾引发分歧的载体。其间,有人坚守传统,制作着老式家具;有人突破初衷,站到了工业设计的阵营。时间是一切变化的见证,历经无数的春秋,中国家具已然进入了混战阶段,呈现出一幅诸侯争霸与列国割据之势。综观全局,有人想以“高仿”占据高地,有人欲借“改良”树立新标,还有人则力争“创新”来夺 人眼球。混乱是反思的开始,是抛弃传统另起炉灶?还是在“继承”中发扬光大?若抛弃传统,就等于重新开始,需要以“技术”来跟上工业化发展的步伐,但我国并不是工业革命的发起者。若是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与时俱进,还可再续“核心文化”的影响作用,显然第二种假设更为可行。
回首往日,“东风西渐”,中国文化与艺术曾经傲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家具作为其载体,自然分享了那时的辉煌与成就。瞩视今朝,“西风东渐”,我国之家具文化已大不如前,这 也许是因为西方现代家具设计理论的介入,或许是因为“工艺美术”被调整为“艺术设计”,总之,中国的现代家具设计难以与古时相提并论。秉着重塑“核心文 化”的初衷,笔者欲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具之设计理论体系的形成谈谈自己的看法。
时间的脚步不会因谁而停留。手工艺作为传统家具的主要制作方式, 塑造了当年中国文化的辉煌,然而在工业时代来临之际,似乎受到了冷落。尽管机械普及了,技术提高了,但手工艺依然难以和机械化同日而语,因为这两者原本就 是两回事,故无法实现理论上的“过度”与“演变”。但在“西风东渐”的当下,如何践行“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理论”与矫正“手工艺与机械化”之间的“非替代” 关系,一场“设计运动”是拨乱反正的最佳武器。
工艺设计作为一场“设计运动”,该运动的精髓并非是倡导手工艺之生产方式的回归,而是坚持“其 内之精神”的再现(即工艺——让技术成为艺术,设计——让时尚成为经典)。正如西方之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是倡导手工 艺精神回归的桥梁与纽带。于手工艺的现代化而言,工艺设计运动完成了其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于“中国的工业设计”(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按照中国之主观群体 审美发展的工业设计。其有别于“在中国的工业设计”,该种设计是以西方之文化为背景,按照西方之审美发展的工业设计。)而言,无疑为以“普及大众文化”为 目的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参考。
中国艺术家具概论作为工艺设计运动的产物,其身负两大重任,一是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具之设计理论的建立,使家具文 化再现往日之工艺美学的辉煌,无论是“四分法”与“工艺观”的提出,还是“设计方法”与“设计方法论”(知行学)的建立,均为促使中国家具文化再次迎来时 代辉煌提供必要的准备;二是为中国的现代家具再次成为国际之聚焦点埋下伏笔,如新海派作为中西文化碰撞产物,可成为走向国际的风格之一。另外,新东方作为 将中国文化推向极致的代表,无论是以“融。简”为思想核心,还是以“禅。悟”为思想核心,皆可成为异国上层社会的奢侈藏品,正如曾风靡欧洲几百年的古时漆 饰家具一般,无论是王室,还是贵族,抑或是作家,都对其珍爱有加(如路易十四与路易十五便尤为钟爱中国风的黑漆描金,布尔工艺与马丁髹漆便是其青睐的结晶 之一二)。
总之,中国艺术家具的提出,不仅初步建立了以“手工艺精神”为主的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理论体系,还为以“中国的工业设计”为基础的中 国现代家具设计理论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中国的工业设计”不同于“在中国的工业设计”,其是“技术美学”与“事理学”在相斥相容中所生之物,“中国的工业设计”是达到中国之“大众设计”的必经之路。)。
(本文为本刊专论,陆续连载)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