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的《浔阳遗韵》
画人画语
韩羽
陈逸飞的《浔阳遗韵》应说是“雅俗共赏”的典型画例。
“雅俗共赏”虽是“共赏”,其实所赏的却不在一个“点”上。就像吃火锅,涮的都是羊肉,但有的喜吃肥,有的喜吃瘦。画中着民国时装的端庄俏丽的三位女性,有的谓为“漂亮”,有的谓为“文雅”。“漂亮”是长相之美,“文雅”是文化素养,一是生理的,一是精神的,所见虽一,看法则二。
绘画是具象的视觉艺术,是绘画形象直接作用于视觉。虽起始于视觉,却又不终止于视觉。因为人的眼睛不同于镜子,镜子接受物象是被动的,而眼睛接受物象后还要反馈给 大脑,直白地说就是边看边想。对此昭明太子萧统早就把“目视”说成为“目想”。“想”是思维活动,由于人和人的经历、修养不同,而有深浅之别。“想”的深浅之别,形成了读画人的雅俗之分。
上面提到的对画中三位女性的评判,有谓为“漂亮”者,就是起始于视觉,起始于画中人物的长相之美, 惜乎其所想仅及于寸,仅及于美丑的简单的分辨。这就是“雅俗共赏”的“俗”之所赏。有谓为“文雅”者,是起始于视觉,却没终止于视觉,虽然也看到了画中三 位女性的长相之美,又由视觉而感觉,感觉到了她们的文化素养的精神之美。这就是“雅俗共赏”的“雅”之所赏。
雅的一方是怎么感觉到文 化素养的精神之美的?这就是画题“浔阳遗韵”四个字起的暗示作用了。具有一般诗词常识的人,一看这四个字,能不浮想联翩,能不沿波讨源,能不想到“浔阳江 头夜送客”的白居易,由她们手持的乐器能不想到“大珠小珠落玉盘”、“铁骑突出刀枪鸣”,既如此,能不感觉到她们的文化素养,能不进而发思古之幽情,兴浩 茫之感慨。
平心而论,此画之所以“雅俗共赏”,画的标题,功不可没。论绘画技法,陈氏挥毫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其过人之处,更在机由己发,力从人借。诚哉,“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
再絮叨几句,想不谓蛇足。比如画竹,单论技法,今之高手与郑板桥相较,未必不在伯仲之间,可时到而今第一把交椅仍归郑老先生来坐,何以故?盖郑家的竹子之旁有一行字(题跋),今人的竹子之旁没那行字。(作者系知名画家)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