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意。立意是作品的灵魂,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有情而动,有感而发,将所有的想法拟成一个主题。或深沉、或博大、或委婉、或奇崛,皆是一部作品的生命意蕴。怎麼画?画什麼?画完之后是什麼样?它代表了什麼?这都是立意所要解决的。
二、经营。所谓经营,即是运筹帷幄,做到胸有成竹。中国画,首重写意。而写意,必定是写胸中之意。远不是抠抠描描,草稿、定稿、移稿的画法。一定是郑板桥所说的“窗外之竹,非胸中之竹。心中之竹又非手中之竹”的画法。落墨之前,胸中已经将整幅作品的起承转合、黑白虚实、画眼的位置,以及大的旋律、小的节奏,做到大体有数。这在《六法》上曰:置陈布势,或曰经营位置。兵法即画法,画法即兵法,此之谓中国写意绘画的经营大法。
三、起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国画之写意,首重“气韵”,而气韵必从于气势。故,起势很重要。有好多有修為的大家,在起手落墨之时,还是心存敬畏,叁思而行。起势,一定是做足了充分的心理準备与材料準备。尤其是做好了攻城掠地的战略準备。而且,要放眼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势起,而不可竭、不可断、不可止。要使龙脉不断、气韵不绝;势成,则大气磅礴,圆融无碍。
四、布局。一件作品,尤其是一件宏伟的大幅作品,布局很重要。画者,一定要在起势的过程中,处处留虚、处处留白。既要站的住,又要守的住。在佔有空间的同时,留下充分的迴旋餘地。做人如此,作画亦如此。
布局之要:1、抢佔大势。以笔墨佔有空间,不似而似,似而不似,并不确定具体的物象关係。所有的楼台、道路、流泉、云水、人物,都不要固定下来,等大局已定,再协调安排;2、注意旋律与节奏的控制,疏密、虚实、呼应、顾盼、开合,以及主势与辅势的塑造;3、“留有餘”。寧虚勿实,寧缺勿满;4、笔无妄下。无论浓淡、无论虚实、无论先后,笔无妄下,落笔成形、落墨成趣、笔墨成章。
五、调整。大局已定,“全国解放了”,可以调整安排机构设置、人士分配。此时的画面,可能已经脱离了原有的构想,乘势而动、应机而发,笔到意随、意到势成。并不是“绘事后素”、墨守成规的复製。道家有句话,曰:唯变适从。人生如此,书者如此,画者如此,人生亦如此。“变”则活,“适”则生。此时,可以根据势的需要,局部的调整疏密、轻重、虚实、浓淡。可以加,也可以减,有时候也可以“挖补”;可以确定“党中央”“首都”的位置了,这个位置,即是画面的“核心”、即是画面势的集合点、亦即是大家常说的“画眼”;画眼既定,其它的景物塑造,诸如道路、流泉、云水、舟船、人物、杂树、坡石等等,都要与“画眼”有一个“呼应顾盼”的关係。不然,画面就乱了、花了、散了。
六、着色。在此之前,大部分山水画创作都是以“笔墨”為主,注重“骨法”与“气韵”的塑造。亦有它法,我有时候就是色墨叠加、乾湿并用、积揉泼破、骨肉相连。着色之要,务必浓而不艷,清而不飘,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以笔墨為主者,着色宜浅绛;以重彩為主者,切记沉稳与和雅,重而不滞、艷而不俗。另外,通幅之中,宜设一种主色调,少饰对比色。不能伤墨,不能伤骨,不能伤韵。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七、再调整。画到此时,整体面貌已经呈现,可以作壁上观。将画作高高悬起,左右环顾、远近观瞩。你会发现有某些地方不协调,有些地方跳了,可以压一下。有些地方弱了,可以提一下。有些墨被顏色“吃了”,可以用墨重新提一下。注意,切不可“慎毛而失貌”,不可以关注了局部,而忽视了大局。
八、题款。中国画创作有两种形式,一是即兴创作,二是主题创作。即兴创作可以在作品完成后,依据作品的风貌,再拟一个锦上添花的名字;主题创作则不同,名字是定好的,不能改。1、题款的位置:首先应该知道的是,法无定法,一切皆服从与需要。款可以藏,可以显。可以上下左右,唯与画面协调為佳。有时候因為画面需要,可以跳一下、提一下、醒一下,有时候也可以打破“禁忌”,直接题在额头;2、题款的形式:形式应该合乎与画面“留白”的“形”,万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随形就势;3、题款的字体:字体应该合乎与画面的风格,“瘦金体”再好,题在大写意的画面上也不协调;4、题款的大小:字大则画小,字小则画大。字多则丰富,字少则突兀;5、题款的内容:主款宜主题突出,提神醒意。副款宜锦上添花,弥增画意;6、钤印。1、印不应大於款;2、双印以上,必须朱白相合;3、閒印不閒,每一方印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与作用;4、印泥顏色要合乎与画面的需要。
九、装裱。古人云:画叁分,裱七分。可见一件作品完成之后装裱的重要性。装裱之要,一、外框的顏色、尺寸、质地、款式;二、画与框中间(分水)的顏色、大小;叁、软裱的款式、顏色以及手工的技艺等等,都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
至此,一件大写意的中国画作品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