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物总店陶瓷专家张卫星:
外销瓷不算是一个固定的品类,甚至随着时代的不同所表现出的风格面貌完全不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都属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青花瓷则更可推测为因外销而起,也因外销盛放。元代统治者本身虽不喜欢陶瓷,但考虑与波斯等地的交往,元青花反而成为了陶瓷史上的高峰,马未都称,“元青花的出现,一统江山,君临天下,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七百年来无法撼动”。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中国青花瓷早在9世纪就远销西亚
学界对唐青花、宋青花的定义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和之后在中国陶瓷史上大放异彩的元青花似乎没有明显的传承关系,比如前者是釉上彩而不是釉下彩,而且胎土和景德镇产的元青花也有很大的不同,从烧制工艺上来讲,接近“唐三彩”的一个分支,而不是单独的一个青花瓷体系。
广州市文物总店陶瓷专家张卫星表示:“隋代以前,全国窑厂以青瓷独大。青瓷不适宜装饰彩纹。隋唐间,北方逐渐形成以白瓷为主流的局面,这为彩瓷奠定了基础。公元九世纪前后,伊拉克萨马拉是全国制陶中心,他们仿造我国北方的邢窑、巩县窑等产品,制出白陶。由于波斯地区人民崇尚白色和蓝色,萨马拉地区盛产青花钴料,即名闻天下的苏麻里青料。萨马拉窑厂制造了大量的青花陶器。这为我们解释了印尼沉船黑石号出现了三件唐代青花瓷盘的原因。扬州出土的唐代青花瓷盘纹样也大体一致,都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由于巩县窑厂遗址出土了很多的唐代青花瓷片,我们相信,巩县窑应当是唐青花的主要产地。”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中国唐代沉船,中文意译为“黑石”号,从船只结构看应为阿拉伯商船,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绝大部分为长沙窑瓷器,而且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铭文”。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曾在文章中称:“该船很可能是由扬州起航出海,最终目的地是波斯湾的尸罗夫港。这一发现说明中国青花瓷早在9世纪就远销西亚。”
“其中的三件青花瓷器,是目前为止可以佐证的唐代青花瓷。其纹样也并不是古代中国的传统纹样,反倒是更具波斯风格。”张卫星也认为,那个时候的外销已经不仅仅是去到东南亚,而甚至到了波斯湾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