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后又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景德镇外销青花瓷于元早期开始烧制,中晚期已趋于成熟,而作为当时对外贸易的陶瓷新型品种,已开始经由海陆畅销亚非各地。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出土的大量以水注、水滴、小罐、小碗等器型为主的元青花瓷器,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苏拉威西、苏门答腊、爪哇等诸岛上发现的大量大件精美器物及小件祭祀用品的元代青花瓷器,都是最好的实物见证。
可以说青花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经出现,又反过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马未都认为:“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
张卫星告诉收藏周刊记者:“青花瓷开始肯定是为外销所产生的,元代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高峰。”他进一步分析称,为外销而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元代上层统治者更喜欢用的是金银器而不是瓷器,因为金银器更加方便游牧民族携带”。
更重要的是,在元统治者看来,金银器才是身份的象征,有一个文献故事如此记录:“一位元代大臣级别已经非常高,因为他非常节俭也不贪污,就在家里用瓷器,被太后知道后,送了他一套金银器并要求他不能再用瓷器。”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并不重视瓷器。
名词
青花瓷: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 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省交界之处,于东晋时建镇,时称新平镇,又因其位于昌水之南,故而又称昌南镇。景德镇瓷器行于华夏的同时,又由宋代开始向海外销售,经元、明、清三代而不衰。明、清两代随着郑和七下西洋和欧洲新航线的开辟,外销瓷数量日益增多,范围也不断扩展,欧洲是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市场。在清代鼎盛的康、雍、乾三朝,景德镇瓷器还被带到了大洋洲和美洲。景德镇瓷器的对外输入,在满足日常生活之用的同时,推动和促进了当地的陶瓷技术的发展。
明代,随着郑和的“航海外交”拓展,景德镇青花瓷大量外销。目前郑和所到之处的港口大埠,出土的器物,还有在日本长崎等港口出土了大量的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等,就是历史的见证。
青花瓷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外销瓷烧造地似乎也从多元化转为以景德镇为中心产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