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 万山红遍 拍出1.84亿元。
3月15日,《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实施,掀起了艺术品行业的广泛热议。本次《办法》在2004年修订的办法中,除了把名称的“美术品”改为“艺术品”之外,主要围绕“制假售假”、“虚假鉴定”、“交易不透明”、“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责任明确与细化。其中,《办法》规定艺术品经营单位应当提供“艺术品创作者本人认可或者出具的原创证明文件”和“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成为了讨论的焦点,“艺术家本人能否自证”,“谁才是权威的鉴定评估机构”等争议不绝于耳。
作为本次《办法》的执笔者之一,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智库首席专家西沐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本办法只是一个以艺术品为中心的、针对艺术品经营的一个管理办法,是一种针对艺术品经营过程的管理办法,而离对艺术品市场系统性、体系性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他呼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尽快出台对艺术品市场全覆盖的更系统、更专业的《艺术品市场管理办法》。”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背景 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问题
根据日前发布的《TEFAF2016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2015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份额在2011年全球第一之后,排名持续下滑,连续两年排行第三。西沐分析认为,从2015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是最困难的时期。表现在市场信心不足,避险情绪浓厚,规模持续萎缩。以拍卖业为例,2015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规模依然处于萎缩状态。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大核心问题。具体说即是:一是诚信机制问题,核心是“三假”问题,即:制假、贩假、假拍;二是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核心是由市场“明星”与看“名头”评判价值向价值投资及价值发现转型;三是退出机制问题,核心是提升艺术品的变现及流转能力。”西沐在阐述为何在这个时候推出《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