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纽约,是影响了艾敬一生的地方,尽管在那里艾敬看到那么多伟大的艺术作品,这不但没有使艾敬退缩,反而使她坚定了做艺术的决心。艾敬不断地往返于纽约和北京,渐渐地,她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艾敬自然而言地脱离了原来的音乐环境,推开了视觉艺术的大门。2002年,艾敬定居在纽约钻研当代艺术,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并在纽约下东城(Lower East Side)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2008年,艾敬回到了北京,在北京也建立了工作室,全身心投入到视觉艺术创作至今。
今年艾敬在马乐伯画廊举办个人艺术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艾敬将要回到纽约,在经历了中国和欧洲举办了大型个人艺术展的洗礼后,艾敬将带着那越发成熟的艺术造诣重新回到当代艺术的圣地——纽约。
马乐伯画廊(Marlborough Gallery)建自于1946年,现已是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的现代艺术画廊之一,在纽约、伦敦、马德里和摩纳哥均设有画廊。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曾在马乐伯画廊办过展览,如康丁斯基(Kandinsky)、玛格德琳娜(Magdalena Abakanowicz)、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和卢西恩·佛洛伊德(Lucian Freud)等等。自1990年开始,画廊也曾代理过中国艺术家如朱德群、赵无极、林寿宇等并为其举办个人艺术展,吸引了国际收藏界的目光。(马乐伯画廊官网:http://www.marlboroughgallery.com)
艾敬将于今年秋天在马乐伯画廊举办个人艺术展作品包括绘画、装置与雕塑,也将推出以前从未展示过的全新绘画系列作品,同时展出曾于2012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重要作品,如装置作品《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该作品是在艾敬母亲的带领下由五十四位家乡沈阳的亲朋好友共同完成。材料采用了参与者家中废弃不用的毛衣、毛裤、毛围巾等编织物,拆分后重新编织组合成一个色彩斑斓的“LOVE”字母的挂毯。作品长十六米,宽六米 ,挂毯前面坐着一位埋头编织的母亲正是以艾敬的母亲为原型。该作品曾于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2014年中华艺术宫艾敬个人艺术展中展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给参观者带去许多特殊年代里才有的集体记忆。
回国后艾敬的作品仍然保持着其极简的表现风格。但是相较于其在纽约的偏冷色系,艾敬在中国使用的艺术色彩有全新的蜕变,艾敬的家乡沈阳地处东北,地域文化特性给予了艾敬在创作上不一样的灵感源泉。她的色彩感知来源于儿时的记忆,丰收的东北土地、一片片的玉米地在季节变换的光影里不断变换的色彩。艾敬的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儿时的艾敬在工厂的幼儿园长大,艾敬眼里对于各种金属材料都感到极为亲切也极为容易掌握,也因此完成了一些以金属材料为主的创作《棋子》《我的家乡》《To Da Vinci》等等。
从纽约回国的艾敬在作品的创作上展现出于纽约不同的风范,她在纽约多年的学习在回国后得以实践和发挥,尤其在制作大型的装置作品,如《生命之树》《海浪》等,其作品在关注社会现实意义的题材也在关注东方文化的传承上有着诸多学习和尝试。
做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第一位当代艺术家,2012年举办的“I LOVE 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陈履生策展,展览得到广泛的关注以及高度的评价。在国家博物馆这样高度的平台,艾敬凭借着历史的机遇和个人的勇气走了进来,还要走出去。艾敬曾说:“站在国博,我看到了全世界!”。艾敬正以其勤勉和执着的精神,用其丰富的作品创作,用中国的文化积淀,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更新不断地在升级,艾敬将要带着中国家乡父老对她的支持和期待回到纽约,以其“爱”的作品温暖纽约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