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树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博物馆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社会上博物馆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同时,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也日益丰富、精彩纷呈。故宫博物 院就有文创产品8600 多种,2014 年销售总额达9 亿元;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也不遑多让。
据统计,全国有2500 余座博物馆都有文创产品销售,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文化产品创意产业,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一些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社会反响正面,点赞者不少。这种繁荣场面,要是在十多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在上世纪90 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博物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时一些人思想比较混乱,认为博物馆也要与市场接轨,甚至提出要给博物馆“断 奶”,本来经费拮据的博物馆,在这样的喧嚣声中更加雪上加霜。于是,一些博物馆便走上“逼良为娼”的道路。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博物馆展厅堂而皇之地变成了常 规的家具销售市场,博物馆陈列展览门可罗雀,而家具展销却热闹非凡。出租场馆是普遍的创收手段,高大上的博物馆变成了装修考究的会所式高级餐厅。有的博物 馆辟出多个销售摊位,出租给小商小贩经营各种商品。这样的摊位市场,俨然是小商品的庙会,应有尽有,以致有内衣内裤像五色旗一样挂在空中飘荡……
好在这样的乱象持续时间不长。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国家也逐渐加大了对博物馆的投入,像这样的“创收”“三产”,也逐步得到遏制。但这一段历史的负面作 用还是很大的,对博物馆公益性质和它的教育功能带来极大的伤害,教训是深刻的,需要很好地总结反省。这里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和它的根本 宗旨没有清醒的认识,或有所认识但没有很好地坚持,没有把握博物馆与市场的边界,没有划清博物馆经营与博物馆根本宗旨的边界。边界一乱,定位不清,性质不 分,主次错位,其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不同了,自从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各地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并逐步形成了规模。这次创意产业 的成功,在于博物馆界思想观念的提升与成熟,坚持了博物馆的公益性质,坚持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坚持了一条正确的普遍认同的思想路线,对创意产业的地位、 作用和经营模式有了精准的定位。
定位之一,博物馆的公益性不可动摇,社会教育功能不可动摇。这是《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条例》所规定 的,任何产业,任何经济行为,都不得冲击这种定位的篱笆。毫无疑问,文化创意产业要服从并服务于博物馆的职责任务,服从并服务于博物馆的宗旨和本质要求, 博物馆的藏品内涵和陈列展览思想内容的表达得以在创意产品上延伸和体现,从而达到强化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目的。
定位之二,创意产业要独立运行。创意产业本质上属于经济活动,它有自己的一套运行规律,与博物馆的运作是不同的。因此,在管理上,创意产业要与博物馆分开,令其独立运行。人财物,责权利,自成一个系统,分灶吃饭,避免其对博物馆公益性的干扰。
定位之三,精品战略。作为博物馆出售的产品,就应该与博物馆高雅的文化品味相匹配。文化创意产品,一个是文化内涵,一个是创造意识,其题中应有之义,必 是精品了。是精品,就要在创意、设计、选材、制作、包装等各个环节都要认真把持,精益求精,精准到位,决不可偷奸耍滑。我们的产品,客人买在手里,很是喜 爱,觉得物有所值,可以把玩,可以收藏,可以待客,可以赠人,这应该就是精品了。如果再进一步,像历史上复制、仿制前代文物的制品,经过时间的考验,也就 成了珍贵文物的佳话一样,更上一层楼,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