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刚兄
苍蝇,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盯着腐烂恶臭之物的二货,发霉的肉菜、淤积的水沟,都是这类生物的极爱佳品。我觉得,不是臭味不相投,唯有志同道合之怪物,才会苟合一块,并且产生浓烈的毒素。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悦,我们还是尽快灭杀为好。
在艺术圈,有着这样的盯臭不放的苍蝇和毒虫的评论界人士。他们不会计较臭味有多重,心里还祈祷越烂越好、越臭越妙,他们会像一只饿坏的流浪狗般拼命去刨挖垃圾堆里的食物,他们甚至不放过已去世的艺坛名宿,以践踏尸体的行为来高调宣扬他的批判性理论、所谓的真知灼见,他们唯恐言论不够出彩、不够激昂,唯恐大众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不了解他的用情专一。他们会盯着目标者学术上的小漏洞、事件上的违规处,用貌似专业的术语,用精密的逻辑分析,阐述自己美妙的高论;分析的头头是道,讲的句句在理。而且他们不怕骂的狠,只怕骂的不够狠;他们不怕激起民愤,只怕无人问津。在他们的执念里,只要把这些在艺术圈里有头有脸的大咖们扳倒,他们的言论就存在大价值,他们才活出真我来。什么叫成功?他们的口号是,推倒一批又一批的前贤高士,打出自我的风采来,那才叫真成功。我觉得这种心态,叫打不死的小强心。
不得不说,艺术批评界的确是有这样一伙群体专盯腐肉的苍蝇。前段南方当代艺术重要推手之一的黄专先生刚去世,就立马有人蹦跶出来说“谁也不能像纯洁的天使那样飘然离开”。他是什么意思,无非挖了黄专先生的陈年旧事出来践踏一番,去世的人自然不知道被评价成什么样,但活着的人看了都被激怒。逝者刚离去,就已经有人玩自杀式的轰炸珍珠港,唯恐圈里不够乱。我觉得这属于不虐不快的屌丝心态吧。以虐待他者的方式获得快感,以恶斗死者的手段刷取存在感,这类批评界的苍蝇确实有着敏锐的触觉,善于捕捉各种信息,尤其是采集陈腐发臭的负面信息,这让他们最兴奋、最高潮,也最得意忘形。我觉得,这种状态叫弥漫式感染。批评者被负面信息所感染,同时又把负面信息传播给外界,污染到外界去,扰乱外界社会气氛,行为比携带病毒的苍蝇还可怕。
这种弥漫性式感染的学术批评自然不正常,更不会学界带来良好的氛围。艺术圈也是一个大江湖,也讲究人情世故,如果把人情上的行为牵强成了学术上的态度,那就纯粹的张冠李戴、一种言论上的诡辩。如果还是居心不良的“刷存在感”、为了个人快感的报复式心理,那就要遭到艺术圈的全体谴责了。这样的伪学术批评言论,应尽快清除;这样的伪学术人士,请你自重;这样的伪学术批评家,圈里不需要,永远需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