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艺术创作假大空:北京一天几十个展览有啥意义

艺术创作假大空:北京一天几十个展览有啥意义

2016-04-25 08:11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祝如

近期,浙江卫视娱乐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的一期节目在杭州博物馆内拍摄引起广泛质疑。一直以来,博物馆在大众心中都是安静、崇高、静谧的,一朝和备 受关注、闹腾非常的娱乐节目联系在一起,的确让人一时转不过弯来。难道是博物馆太寂寞了不成?在笔者看来,在博物馆里拍摄这类游戏类真人秀节目,的确有点 闹腾,万一不小心破坏了文物,那就不妙了。博物馆要想吸引大众关注,看来还得再想新招。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的召开让人们再次想起此前热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只有短短三集,修复师门技艺精湛、兢兢业业,有的人甚至为文物修复 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而他们也将自己的生命痕迹留在了文物中。《中国青年报》本周“冰点特稿”关注《故宫新匠》,跟踪报道了“文物修复师”火了之后应届毕业 生到故宫应聘的故事。感受故宫的文化魅力,与真正投身其中显然还有很大差距。在这个凡事讲速度、谈效率、拼业绩的时代,选择,以及对自己选择的事业的执 着,或许是引起人们内心波澜的原因。

如果说《我在故宫修文物》带给人的是感动,第100届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带来的则是震撼。4月18日,2016年第100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在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纽约时报》和路透社因欧洲难民危机的摄影报道共同获得突发新闻摄影奖,《波士顿环球报》一组关于缅因州男孩遭受虐待后重拾生活勇气 的图片报道获特写摄影奖。这些新闻摄影作品因为对生命、对苦难直接而生动的表达刺痛人心,也使得作品有了动人心魄的力量。不少人都表示“看哭了”,如果你 只是看哭了,那远远不够。这些作品之所以如此有力量,那是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人”本身,是对生命的叩问,对未来的向往。

在碎片化文字、情绪化语言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今天,我们所关注的东西越来越琐碎和无意义。除了人的生命本身、作为人的人格与尊严也被严重忽视,因此便有 了“顺丰快递员被掌掴”这样令人愤怒的事情发生。私家车司机打的不仅是快递小哥的脸,反映的也是整个社会的戾气。而网友对私家车司机的网络暴力行为,同样 令人不寒而栗。人的尊严被践踏、法律被漠视,这样的社会怎不令人战栗?类似的事件,在“斗争”与“反转”中,既是理性的缺失,也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艺术与这些社会现象并非无关,本来可以有所作为,却一直处于自娱自乐的热闹之中。有媒体统计,在北京,一天至少有10个展览开幕。但令人沮丧的是,鲜见可以打动人心的展览和作品,因为有一些艺术家的出发点不再是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注,而仅仅是市场。在今天,艺术可以有太多的形态,或架上,或装置,或美,或丑,然而除去了形制的外壳,内里的思想与情感是否苍白?如果有一件作品曾经感动过你,相信那一定是生命的力量。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