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森伯格在中国宣传海报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6年6月12日至8月21日在大展厅呈现大型展览“劳森伯格在中国”,展出美国艺术大师罗伯特·劳森伯格(1925年—2008年)的巨作《四分之一英里画作》(The 1/4 Mile or 2 Furlong Piece, 1981年—1998年),该作品由190部分组成,长度约305米。这是该作品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展出。劳森伯格的一系列拍摄于1982年访问中国期间的彩色照片《〈中国夏宫〉研究》(1983年)亦同时展出。此外,展览亦囊括罕见的纪录文献与档案,回顾劳森伯格1985年于现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划时代性展览“劳生柏作品国际巡回展”,即由“劳森伯格海外文化交流组织”(Rauschenberg Overseas Culture Interchange,简称“ROCI”)策划的“ROCI中国”,反映劳森伯格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创作灵感的努力;他试图通过艺术进行文化交流——这一愿望使其与彼时成长中的一代中国艺术家不期而遇,与随后被称为“’85美术新潮”的运动不谋而合。本展览由苏珊·戴维森与大卫·怀特联合策划,由罗伯特·劳森伯格基金会协助呈现。时隔30年,“劳森伯格在中国”作为大型展览项目再次向中国观众全面展现这位艺术大师的创作。
《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可视为一件独立的回顾性作品,创作历程横跨17年(1981年—1998年),反映劳森伯格创作生涯中几乎全部的重要主题,如“白色绘画”“混合体”“纸板箱”“过剩”等系列,包括由现成图像组成的拼贴作品或艺术家的摄影作品。该作品的灵感最初源于藏家罗伯特·迈耶霍夫与简·迈耶霍夫夫妇以“劳森伯格”命名的马驹,它于1981年荣获“马里兰之日奖”。作品英文标题中的“弗隆”(furlong)是赛马活动中的里程单位,而“2弗隆”则代表劳森伯格位于佛罗里达州俘虏岛的住所与工作室之间的距离,反映出艺术家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持续关注。《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具有典型的劳森伯格风格,挑战绘画与雕塑之间的传统界限。格子衬衫、从垃圾堆中搜集而来的捡拾物所组成的结构,以及施于莱克桑板上的丝网印刷图像作为一整件作品在展览空间的墙壁上延伸;这件庞大的作品亦包括音频部分,播放艺术家在旅途中搜集而来的嘈杂街头声音。《四分之一英里画作》的前半部分于1987年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针对现当代艺术成立的新展厅落成展上呈现,展期长达11个月;这件作品1997年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作为艺术家回顾展的一部分几乎完整地呈现,随后于1998年在休斯顿艺术博物馆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巡回展出。1999年,《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在马萨诸塞州北亚当斯市的麻省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这是本展览之前该作品的最后一次亮相。在持续的创作过程中,劳森伯格不断丰富、修改这件作品,其每次呈现均与展出场所的建筑结构相呼应。